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点和难点:1.责任的概念;
2.责任的来源;
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引言的内容
提问:中学生要承担什么责任?
学生阅读:第一课引言的内容
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归纳: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板书: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二.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 学生先阅读材料,然后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 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
(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
(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
(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 我们和15岁的少年是同龄人,他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教师归纳过渡: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应该做的事情 不应该做的事情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分两组: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板书: 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4、强调:责任有两层含义。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上级领导、消防战士、医生、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中学生)。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4、过渡:不同人们负有的责任为什么不同?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P6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2、学生带问题阅读P6第一自然段。
3、教师强调责任的几种来源:
( 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4、过渡:在生活中,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认识一下中学生的角色。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子女、学生、同学、朋友和普通公民)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并填写表格,然后交流。
角 色 责 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巩固练习:练习册P1-6有关习题
布置作业:
1.什么是责任?责任来自于哪些方面?
2.你现在在生活中扮演着哪些角色?该承担哪些责任?
板书: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1.责任的含义
2.责任的来源
3.我扮演的角色,要承担的责任
第二课时
课 题: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能力目标: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点和难点:我对他人负责 他人也对我负责
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是责任?
2.责任来自于哪些方面?
3.为什么不同的人会负有不同的责任?
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对他人负责、承担责任。这节课我们学习谁对我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板书:二.谁对我负责
二.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活动:谁对我负责
1.指导学生阅读:小含忘带作业本
小含忘带作业本后,组长、老师、父母有何表现?
2.结合小含的事例填表
谁负有责任 责任是什么 应当向谁负责 责任的来源是什么 如果你是组长会怎么做?为什么?
-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 › 平均数第一课时 教案
- ›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教案
- › 分式方程教案(第一课时)
- ›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 › 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
- › 三视图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 › 二次函数的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 › 二次函数的图像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 教案
- › 二次根式(第一课时) 教案
- ›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案
- › 二次函数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