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书海无涯兴趣作舟,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心扉,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阅读这篇写作让我们相聚在上海:世界文学生活,和小编来感受这个世界吧!
每年夏秋交接之际,上海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作家,以“临时市民”的身份在上海居住两个月。这项名为“上海写作计划”的活动已经持续六年,目前,来自印度、爱尔兰、阿根廷、比利时、葡萄牙、美国、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八位中青年作家正在上海的各个角落寻觅和品味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他们各自在小说、诗歌、剧本、散文创作等方面有所造诣,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学经历和体验。日前,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以期让更多读者走近这些富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作家们。
阿兰·卡特:写小说是有趣的框架构建
最新一年,电视纪录片制片人阿兰·卡特突发奇想,决定开始他的小说家生涯。“在我妻子接受了一份离家很远的工作以后,我负责看家和照顾孩子,她则负责所有账单。”对他而言,这段让他得以空闲下来的时间是完成写作梦想的最佳机会。“我终于可能进行自己的梦想。写作是为了什么?是有趣,写小说能够自己构建出整个框架,把事件一个个搭建到一起,这一点和拍摄纪录片很不一样。”除了写作以外,他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一直与纪录片相关,摄制包括演员、体育明星等等知名人士的故事,追踪他们的家族故事,对于他们的过去了解的同时,也可以让观众对于他们周遭社会的历史中一些重要方面的发展、演变有所认识。
与我国相比,澳大利亚的纪录片拍摄有着多种资金来源,从政府的电影代理机构到制片市场、私人投资以及商业电视台都会给纪录片以支持,“无论是国内、还是来自国外的投资都相对充足,这是我们比较幸运的地方。相比较而言,也许中国纪录片的理念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卡特说。
对于他所专情于的侦探小说,卡特在写作中更倾向于那些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故事,而在他看来,即使是侦探小说,犯罪过程的细节和情节并不一定是吸引读者的最重要因素:“在我看过的许多优秀作品中,虽然情节设置和紧张氛围也是塑造作品的重点所在,但最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些人物随着故事发展的不断成长,这一点在所有的小说故事中都是相通的。——此外,幽默感也是不能被忘记的。”
乔·托图:重要的是如何将故事告诉读者
毕业于哲学系、在伦敦和纽约学习新闻和创意写作,如今的身份则是作家、编剧,以及一个民间乐队的贝司手,每一种身份都让乔·托图觉得身处快乐之中。十多岁时,他所阅读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我的童年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只有书籍。世界上让我感觉最好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房间——我通过书足不出户就能够游历世界,这让我发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新天地。”而在这之后,他就开始大量阅读各种风格的作家作品——儒勒·凡尔纳、保罗·奥斯特、贝克特、卡夫卡,甚至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作品,并尝试着自己写文章和诗歌。
“一个好的故事并不一定能够构成一本好书,围绕故事的各种无聊谈话并不能让你的书多么好看,重要的是,你该如何来告诉读者这个故事。”在他看来,许多国家,不畏历史而进行真实讲述的小说家往往成为伟大的作者,这一传统却在当下被各种嘈杂的写作所干扰。“丹·布朗至少在他所面对的文学领域里可以说是一个先驱,也作出了相应贡献,但我们面对更多的却是每天出现在电视机里的节目主持人、记者之类,他们并非作家,却想要以拙劣的方式来表现故事,结果变成了对于故事的胡言乱语,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这则写作让我们相聚在上海:世界文学生活希望能给你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
- 写作让我们相聚在上海:世界文学生活
- › 写作让我们相聚在上海:世界文学生活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写作让我们相聚在上海:世界文学生活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写作让我们相聚在上海:世界文学生活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写作让我们相聚在上海:世界文学生活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写作让我们相聚在上海:世界文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