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重要语句
研读课文
感受音乐 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理解作者对巴赫音乐的感受。再一次聆听巴赫音乐,仿照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尝试用文字表现音乐,并作课堂交流。
MP3 巴赫乐曲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仿照作者手法描写一段学生自己喜欢的音乐,以随笔的形式呈现。
不对音乐内容作规定,学生有更大的自由,也有更真实的感受可写,应能锻炼其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曹杨二中 张蕾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单元教学基本要求 (表三)
单元序号 第三单元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为理想而奋斗”
单元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缅怀、颂扬马克思丰功伟绩的悼词。《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则是鲁迅愤怒揭露反动派、深切怀念革命烈士的散文。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学习梳理文章的行文线索、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
2、引导学生把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方式。
3、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特定情境下语言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4、了解革命前辈和志士仁人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他们在追求和实现理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是教学中的重点。
2、 通过品味重点词语,领会词语之下蕴涵的感情和深刻含义。
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
由于本单元的课文都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因此在教学时指导学生联系背景信息等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时先结合课文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在解读课文过程中要注意对关键性词句的圈划。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关键性词句进行点评,然后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品味词句的方法。
单元教学活动预设:
7. 课时数:共3~4课时
8. 课时安排:《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2课时
《为了忘却的记念》2课时
9. 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由于本单元文章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讨论、师生共同研讨的方式展开。
10. 单元拓展学习内容:
拓展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或以古今中外“为理想而斗争的人”为专题,由学生自主进行拓展阅读。
11. 学生学习的成果预设:
1、 能够了解马克思以及左联作家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能够感受他们在追求和实现理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
2、 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把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结构;基本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2. 单元学习评价建议:
教师结合课内学生圈划、品读的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监测评价,也对教学重点的落实进行评价。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为理想而奋斗”
课 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时数 1~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一、本文围绕中心,层层推进,言简意赅, 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
二、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词句进行品读,对重点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逻辑严密的结构特点
2、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注重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步骤 主要内容 师生课堂行为 媒体使用建议 相关说明
导入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谈起,介绍本文写作的背景 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
简介马克思的生平 可请同学交流课前所查找的有关马克思的资料。也可由老师补充相关资料。
学生自由朗读或听读课文
师生共同进入文本学习的情境
文本研读
在阅读文本之后,你认为恩格斯如何来评价马克思? 师生对话,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文中对马克思的贡献进行概括及阐述的语言(如文中第二段)
快速浏览课文
勾画出你认为含义深远、感情浓郁的句子,并谈谈文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师生对话进行归纳。着重品味第一段、第八段以及思考练习三中所涉及的语句的含义。领会作者对马克思热情的歌颂、无限的敬仰、沉痛的悼念。
拓展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应该刻上怎样的墓志铭 小结全文
作业内容: 反馈预设:
1、 完成一次剪报:课外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一文,对其中感情丰富或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圈点评注。
2、小练笔:
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马克思的人格和精神给你的启示和影响。
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能够把握本文结构上的特点和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后记:
高中语文教案 (表四)
单元序号 单元类别 单元主题 “为理想而奋斗”
课 题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写于1933年2月的一篇文章。它是为纪念左联的五位革命青年遇难两周年而写。文中既有对烈士英勇精神的赞颂,也有对反动派残暴罪行的控诉和揭露。因此教学本文,要将情感融于其中。结合单元教学要点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章要旨,也就是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在本文教学的难点部分通过学生置疑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结合语境,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领会作者寄予其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革命先烈追求真理,为革命舍身忘死、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作者爱憎分明的坚定立场,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 › 高一语文教案:屈原列传
- ›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 › 高一语文基本和提升学习方法
- › 怎样才能学好高一语文?
- › 高一语文教案:演绎推理教案
- › 高一语文教案:合情推理教案
- ›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 ›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计划
- › 高一语文上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
-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第二单元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