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4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易白沙曾说:“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基本态度是
A. 彻底批判,全面否定 B.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 西学为本,中学为用 D. 中西互补,古今交融
43.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西学 D.西方列强的入侵
44.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45.《西江月 • 井冈山》是1928年秋毛泽东作的一首词,该词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民主革命所走的道路是
西江月 •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A.领导工人罢工 B. 攻打中心城市
C. 农村包围城市 D. 开辟抗日根据地
46. 2010年是毛泽东逝世34周年,毛泽东一生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有关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做出正确决策 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出席重庆谈判,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③②④
47.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48.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论党》中指出,“当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而当革命脱离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时,革命就失败”。下列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 长征的胜利
C. 国民革命的失败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49.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是
①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②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 ④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50.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A.一个国家,两个制度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第51题13分,第52题12分,共25分)
51.(13分)阅读材料: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⑴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
⑵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一文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评论?(3分)
⑶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3分)
⑷请结合有关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5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4分)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3分)
高二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5DDDBB 6—10BBDAC 11—15AACBA 16—20ADBAA
- 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文)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第1课时练习题三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第1课时练习题四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第1课时练习题五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第1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第2课时练习题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第2课时练习题答案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第2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精选练习题课堂达标
- › 高二历史练习:美术的辉煌精选练习题课后练习
- › 高二历史试题: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选择题三
- › 高二历史试题: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非选择题一
- › 高二历史试题: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非选择题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文)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文)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文)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