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把人文维度遮蔽得严严实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物化的社会中不被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D.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要想摆脱难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必须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16.从文中看,“交际物化”有哪些危害性?(6分)
17.作为物化社会中的“孤独人群”,我们需要持存、守望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6分)
六、作文
请以《美丽的坚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A. sì/cì,qiǎng,jiè/xiè;B.héng/xíng,báo/bó,káng/gāng;C.xuān/xuǎn,qìng,jì/jié;D.miǎn/měi,pǔ/fǔ,cuì)
2.B(A.“每个”和“均价”在表以上有赘余,“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C.关联词语误用,从逻辑关系上讲,“因此”应改为“因为”;D.“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不对应。)
(3分,补充主语1分,“坐”1分,全句大意正确1分)
(2)王旦、李宗谔和他是世交,常劝他做官,李渎都不回答。(3分。“旧”“仕”各1分,全句大意正确1分。)
(3)山水足够用来娱悦性情,如果我因醉酒而死,这正是我的心愿。(4分。“以”、“苟”、判断句各1分,全句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李渎,河南洛阳人。他的曾祖父后唐天成时,以太子少傅退休。他的祖父李延昭,任殿中丞。他的父亲李莹字正白,为广顺年间进士,被蒲帅张铎征召为记室,因此在河中安家。(李莹)出使江南,因犯接受李从善贿赂罪,被责罚贬授右赞善大夫,去世。
当初,李莹在祭祀河神时生下了李渎,所以取名李渎字河神,后来改字为长源。历渎淳朴淡泊喜好古风,博览经史。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完毕之后,闭门不再求仕进。他家历代多收集书画,颇有奇妙的收藏。王佑主管河中,对他礼遇十分优厚,从此闻名于当时。李渎往来于中条山中,自己不治理产业,居住林岩幽胜。他谈论唐室已来的衣冠教化人物,一一清楚生动。他很少著作文章。当地的前后知州将领都对他很优厚。王旦、李宗谔和他是世交,常劝他做官,李渎都不回答。他所骑的马,曾经被同宗人借去,让马在街市中休息。有人见到就告诉李渎,李渎久把马匹卖掉,他就是这样厌恶喧嚣。州县巷里都被他俭朴的品德感化。
真宗祭祀汾阴时,直史馆孙冕说李渎有隐士操节,请求加以徵召,陈尧叟又推荐他。派人去召见,他以足病辞谢不出来。派遣宦官慰问,命令当地长官每年慰问安抚。明年,又派人慰问,李渎自述他家世代传承儒家墨家习惯清静避世的志向。平时好酒,有人劝止他,回答说:“扶弱养病,除酒外没别的东西。随从我的爱好,来过完此后的半辈子,不也很快乐吗!”他曾经对他的儿子们说:“山水足够用来娱悦性情,如果我因醉酒而死,这正是我的心愿。我将与你们永诀,你们应常在我左右。”于是在外房设卧床,与儿子们同住。一天,忽然说:“刚有人到我床下,诵诗说:‘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说完就不见了,我该逝世了。”立即取出李莹文集七十编以及书画交给儿子们,催促家人置酒。一会儿,去世。当时是天禧三十年十二月三日,享年六十三岁。
四年春,诏令说:“前河中府处士李渎,想来蓬莱仙阁的执掌文章官员,乃是儒林美好的官位。这难道仅仅为了表彰黄泉下的逝者,也完全能够使民风淳厚。特旨赠官秘书省著作佐郎,赐给他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县常加慰问,除夏秋二税外免除他家差役。”
12.①从结构上看,引用陆词承上启下是行文思路的一大转折。(2分)
②从内容上看,作者对野花价值的认识由浅入深,获得生命意义真正的感悟。(2分)
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2分)
13.不同。第一个“价值”是指“我”所认为的野花的价值,即将它的美丽展现给世人,让世人赞美。(3分)第二个“价值”指野花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在于其生命展开过程。(3分)
14.①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贪不求,没有非分之念;②乐观向上,朝气蓬勃;③豁达、坦然、自然,超然物外。(每点各2分,共6分。意思对,酌情给分。)
15.C.(3分。文中说“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并不是不存在可能性。)
16.①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②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③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④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答出四点得满分。共6分。)
17.①在物化现实面前保持自己的精神空间和人文维度。②把持“感情第一”的原则,防止私人空间和时间的功利化。③在流动多变的社会中,约束自我,不迷失自我。④保持人性不被物化,抵制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答出四点得满分。共6分。)
六.作文。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探析脉络:“坚守”意思是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强调的是一种意志,“守”突出的是极力保卫,使攻不破。“美丽”则规定坚守的东西必须远离低俗,其内涵应当是高尚的,高洁的,高雅的。构思时,无论取材何种坚守,笔锋务必指向坚守者的心灵,展示那道无形的美丽,并渗透进自己的感悟与深思,讴歌某种伟大的品格,或者阐发某种深刻的哲理。比如,在困境中,坚守必胜的信念;在名利面前,坚守人生准则;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面前,坚守文化传统;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内心的宁静;在世俗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等等。坚守的对象林林总总,要攫取一个新颖而小巧的角度来演绎真情故事,描绘生活图景,论证真实道理。不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总结】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小编的整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内容,请继续关注www.kmf8.com。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余姚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哈一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第一学期省武高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资料
- › 初一第一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 › 初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 › 2016 届上海市初三英语同步试卷第一学期摸底试卷
- › 上海初中各年级第一学期英语首字母填空专项训练
- › 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 › 2016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 2016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期中考试
-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 ›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 ›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
- ›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省武高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省武高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省武高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省武高高三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