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答案» 正文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答案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8644
概要: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1)BC。(B原文应为“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C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认为“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还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的是本文作者)(答对一个得3分)(2)(①闻一多对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美的感受贯穿他的一生,在他的课堂讲授、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中都体现出对“美”的独特感悟,此人做事也极有风度,无一不美。(3分)②闻一多的内心更燃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热情更是贯穿他的一生。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才是人生之大美,他最后也将自己投身此大美之中。(3分)意思对即可)(3)(①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课堂教学充满诗意。为了创造意境,特地把课程从上午调到灯光昏暗的晚上,在灯光和月光下讲诗,讲授时也极有名士风度;并能引导学生领悟古代神话、楚辞、唐诗的美。(2分)②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由于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答案,标签: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www.kmf8.com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BC。(B原文应为“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C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认为“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还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的是本文作者)(答对一个得3分)

(2)(①闻一多对诗歌、绘画等艺术的美的感受贯穿他的一生,在他的课堂讲授、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中都体现出对“美”的独特感悟,此人做事也极有风度,无一不美。(3分)②闻一多的内心更燃烧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这种热情更是贯穿他的一生。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才是人生之大美,他最后也将自己投身此大美之中。(3分)意思对即可)

(3)(①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师,课堂教学充满诗意。为了创造意境,特地把课程从上午调到灯光昏暗的晚上,在灯光和月光下讲诗,讲授时也极有名士风度;并能引导学生领悟古代神话、楚辞、唐诗的美。(2分)②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由于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艺术比较的新境界。(2分)③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位杰出的民主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最后为国殉身。(2分)意思对即可)

(4)①十分敬佩。闻一多先生是“民族的脊梁”,是最坚定热忱的爱国者。(2分)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有着巨大成就的学者,闻一多没有埋头书斋潜心学问,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危难时机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起一位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民族责任。(2分)先生的遇难,就是他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最有力的证明。他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他挺起了民族的脊梁。(2分) ②十分惋惜。他的死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更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2分)其实闻一多先生当时完全可以暂避风头。李公朴被杀,说明当时的白色恐怖已经相当严重,闻一多先生可以选择在演讲完毕后撤离本地。既达到目的,又保存了自己。(2分)毕竟活着的他可以为国家再做更多的事情,无论是在社会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2分)(开放性答题,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A应改为“津津乐道”。A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模仿B耳提面命:形容恳切的教导,是褒义词。D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此处应该用“如火如荼”)

14、答案:B ( A递进失当,“不仅”与“而且”之后的分句内容互换。C句式杂糅,删去“根据”。D表意不明,社会各界究竟是对“新闻媒体”报道这一事件的做法不满,还是对“郑州市职防所”开具鉴定证明的做法不满,可在“报道”后面加“的”。)

15 B(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

16.答案示例:①通过媒体曝光醉驾者具有正面意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交管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只要合理、合法,采取灵活的方式执法是可以接受的。②曝光醉驾名单,让整个社会来监督,对醉驾者起警示作用,结合罚款、吊销执照和拘留等行政处罚措施综合治理效果更佳。③曝光醉驾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曝光醉驾无法可依,行政处罚不得以正义的名义随意“加刑”,以免侵害公众隐私权。(新闻的主题内容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曝光醉驾与后续反应,所以评论内容要包含这两个方面,评分时一方面2分,2方面5分)

17.答案示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理由:它告诉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激励人们要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六、作文(参考2010年高考评分标准。)

通过阅读“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答案”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家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学习轻松愉快!

相关推荐:

www.kmf8.com

上一页  [1] [2] 


Tag: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试题
上一篇: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