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同步练习高三语文同步练习:说木叶同步练习及答案» 正文

高三语文同步练习:说木叶同步练习及答案

[10-20 00:47:15]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语文同步练习   阅读:8678
概要: 12.怎样理解“青”比“绿”“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1)说“青”比“绿”“更为单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青”比“绿”“更为……凝净,清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青”比“绿”“更为……永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青山绿水”“山清水秀”两个成语,结构有什么不同?从表意角度分析两个“qīnɡ”的字形为什么必须两样?(1)两个成语结构上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同步练习:说木叶同步练习及答案,标签:高三语文同步练习大全,http://www.kmf8.com

12.怎样理解“青”比“绿”“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

(1)说“青”比“绿”“更为单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青”比“绿”“更为……凝净,清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青”比“绿”“更为……永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青山绿水”“山清水秀”两个成语,结构有什么不同?从表意角度分析两个“qīnɡ”的字形为什么必须两样?

(1)两个成语结构上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qīnɡ”字形有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仿照例句,在横线处填上结构相同的语句,要求文意贯通,并要构成排比句。

例句:欣赏音乐作品,我们虽手不操琴,却能聆听琴瑟琵琶,神游“古典”“浪漫”,品味优美旋律;还能够在《命运》中与贝多芬切磋,在《天鹅湖》边和柴可夫斯基相伴,在《大峡谷组曲》里同格罗菲探险……音乐能够培养我们的美感,陶冶我们的情操,铸造我们的灵魂。

仿写: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虽足不出户,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在塞纳河畔与雨果散步,在皇村学校里同普希金畅谈,在茫茫大海中和海明威拼搏……文学作品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括号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 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我国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 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

16.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例如课文中的“木叶”);而有些意象,则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下面诗词中“梅”这一意象,表达的感情就不尽一致,请作一点辨析。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说木叶》课后练习答案:

基础积累

1.yùnzhuózhēnxī sūquán

rǎnpiānshù

2.袅袅/枭雄疏朗/琳琅蛊惑/酒盅干燥/噪音/急躁迢迢/下诏/红苕褐色/竭尽/羯羊

3.(1)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2)形容明亮。

(3)文中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4)“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5)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4.(1)答案:①钟爱②喜爱

解析: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爱的程度较深,书面色彩更浓一些。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爱的程度较浅,口语色彩更浓一些。

(2)答案:①飘落②飘零

解析:飘零:(花、叶等)坠落;比喻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书面色彩更浓些。飘落:飘着降下来。使用对象范围较广。

文本研读

1.(1)“这样”指代:“树叶”从来就无人过问,至少从来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2)“这”指代:从屈原创造的“木叶”,到“木叶”广泛应用,再到杜甫等创造的“落木”等文学现象。

2.古代诗歌中虽少见“树叶”,但“树”倒是常见的。

3.所指对象相同,但给人的感受不同。“落叶”是一般概念,意义具体而可观,内涵比较单一;“落木”是特殊的概念,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具有较多的感情色彩,内涵比较丰富。

4.不矛盾。说“当然也可以”,是从二者所指对象的角度,说明二者没有区别。说“‘木’在这里比‘树’更显得单纯”,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待它们,“木”比“树”更有韵味。

5.“木”除了作为一般概念树的意义之外,还隐含有“落叶”“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潜藏着树干的意义。

6.(1)暗示了满树叶子在吹动。

(2)暗示了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

7.因为“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的浓阴的联想,“树”与“叶”的形象有太多的一致。“树叶”也不会比一个单独“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古典诗歌习惯用单词,因此就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而“木”则使人容易想起树干,具有暗示性,使读者产生较多的联想,所以“木叶”就比较常见。

能力提升

1.D解析:“砧”应读“zhēn”。

2.C解析:A项,“箫”应为“萧”;B项,“漂”应为“飘”;D项,“躁”应为“燥”。

3.A解析:消逝:用于抽象事物消失至无,如声音、时间等;消失:逐渐减少以至看不见,一般用来指具体事物。遏止:用力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艰苦:艰难困苦,常用来描述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坚苦:坚忍刻苦,常用来形容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同步练习高三语文同步练习大全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同步练习
上一篇:高三语文同步练习:咬文嚼字同步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