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物理复习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教» 正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教

[10-20 00:46:57]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物理教案   阅读:8386
概要: 道和“9”管道两者间有一小缝隙P.现让质量m=0.5 kg的闪光小球(可视为质点)从距 A点高H=2.4 m处自由下落,并由A点进入轨道AB,已知小球到达缝隙P时的速率为 v=8 m/s,g取10 m/s2.求:(1)小球通过粗糙管道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2)小球通过“9”管道的最高点N时对轨道的作用力;(3)小球从C点离开“9”管道之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方法提炼1.分析法:将未知推演还原为已知的思维方法.用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需要把问题化整为零,然后逐步引向待求量.具体地说也就是从题意要求的待求量出发,然后按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步分析、推演,直到待求量完全可以用已知量表达为止.因此,分析法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过程.2.分析法的三个方面:(1)在空间分布上可以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如力学中的隔离,电路的分解等;(2)在时间上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分解为各个阶段:如运动过程可分解为性质不同的各个阶段;(3)对复杂的整体进行各种因素、各个方面和属性的分析.跟踪训练3如图7所示,在一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复习教,标签:高三物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道和“9”管道两者间有一小缝隙P.现让质量m=0.5 kg的闪光小球(可视为质点)从距 A点高H=2.4 m处自由下落,并由A点进入轨道AB,已知小球到达缝隙P时的速率为 v=8 m/s,g取10 m/s2.求:

(1)小球通过粗糙管道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

(2)小球通过“9”管道的最高点N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3)小球从C点离开“9”管道之后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方法提炼

1.分析法:将未知推演还原为已知的思维方法.用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需要把问题化整为零,然后逐步引向待求量.具体地说也就是从题意要求的待求量出发,然后按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步分析、推演,直到待求量完全可以用已知量表达为止.因此,分析法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过程.

2.分析法的三个方面:

(1)在空间分布上可以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如力学中的隔离,电路的分解等;

(2)在时间上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分解为各个阶段:如运动过程可分解为性质不同的各个阶段;

(3)对复杂的整体进行各种因素、各个方面和属性的分析.

跟踪训练3 如图7所示,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模拟解救高楼被

困人员,为了安全,被困人员使用安全带上挂钩挂在滑竿上

从高楼A点沿轻滑杆下滑逃生.滑杆由AO、OB两段直杆通

过光滑转轴在O处连接,且通过O点的瞬间没有机械能的

损失;滑杆A端用挂钩钩在高楼的固定物上,可自由转

动,B端固定在消防车云梯上端.已知AO长为L1=5 m,

OB长为L2=10 m.竖直墙与端点B的间距d=11 m.挂钩与两段

滑杆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g=10 m/s2)

(1)若测得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求被困人员下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sin 37°=0.6,cos 37°=0.8)

(2)为了安全,被困人员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不能超过v,若A点高度可调,而竖直墙与云梯上端点B的间距d不变,求滑杆两端点A、B间的最大竖直距离h?(用题给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A组 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功

1.如图8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

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

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则从A

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  )

A.mgh-12mv2 B.12mv2-mgh

C.-mgh D.-(mgh+12mv2)

B组 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

2.如图9所示,摩托车做特技表演时,以v0=10.0 m/s的初速度冲向高台,然后从高台水平飞出.若摩托车冲向高台的过程中以P=4.0 kW的额定功率行驶,冲到高台上所用时间t=3.0 s,人和车的总质量m=1.8×102 kg,台高h=5.0 m,摩托车的落地点到高台的水平距离x=10.0 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图9

(1)摩托车从高台飞出到落地所用时间;

(2)摩托车落地时速度的大小;

(3)摩托车冲上高台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3.推杯子游戏是一种考验游戏者心理和控制力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在杯子不掉下台面的前提下,杯子运动得越远越好.通常结果是:力度不够,杯子运动得不够远;力度过大,杯子将滑离台面.此游戏可以简化为如下物理模型:质量为0.1 kg的空杯静止在长直水平台面的左边缘,现要求每次游戏中,在水平恒定推力作用下,沿台面中央直线滑行x0=0.2 m后才可撤掉该力,此后杯子滑行一段距离停下.在一次游戏中,游戏者用5 N的力推杯子,杯子沿直线共前进了x1=5 m.已知水平台面长度x2=8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试求:

(1)游戏者用5 N的力推杯子时,杯子在撤掉外力后在长直水平台面上运动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2)游戏者用多大的力推杯子,才能使杯子刚好停在长直水平台面的右边缘.

4.如图10所示,光滑14圆弧形槽的底端B与长L=5 m的水平传送带相接,滑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0.2,与足够长的斜面DE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7°.CD段为光滑的水平平台,其长为1 m,滑块经过B、D两点时无机械能损失.质量m=1 kg的滑块从高为R=0.8 m的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求(sin 37°=0.6,cos 37°=0.8,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图10

(1)当传送带不转时,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过的距离;

(2)当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时,滑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二次到达D点所经历的时间t;

(3)当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时,滑块在斜面上的最大位移.

课时规范训练

(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运动物体动能的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必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要变化

B.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一定不变

C.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D.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

2.在h高处,以初速度v0向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着地时速度大小为 (  )

A.v0+2gh B.v0-2gh

C.v20+2gh D.v20-2gh

3.如图1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面上

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4.子弹的速度为v,打穿一块固定的木块后速度刚好变为零.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恒力,那么当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其厚度的一半时,子弹的速度是 (  )

A.v2 B.22v C.v3 D.v4

5.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如图2所示的

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l

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

间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物理复习 - 高三物理教案
上一篇:高三物理教案: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