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物理复习高三物理教案高三地球教案: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文

高三地球教案:公转的地理意义

[10-20 00:46:57]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物理教案   阅读:8773
概要: 【摘要】鉴于大家对www.kmf8.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球教案:公转的地理意义”,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地球教案: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教材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主要内容有:1.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1. 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2. 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三、教学重点:黄赤交角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教学难点: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五、教学方法:图表分析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
高三地球教案:公转的地理意义,标签:高三物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摘要】鉴于大家对www.kmf8.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球教案:公转的地理意义”,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球教案: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一、教材分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主要内容有:1.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2. 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黄赤交角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四、教学难点: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

五、教学方法:图表分析

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地球的运动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叠加,通过学习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公转的的相关知识,基本思路和自转类似:基础知识、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三课时:昼夜长短与四季的更替。

一、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flash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课件提示: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结合着(图1-3-2)。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总结⑴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⑵地球近日点(1月初)与远日点(7月初)⑶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异

【教师讲解】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由近日点到远日点越来越慢,由远日点到近日点越来越快【开普勒第三定律: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归纳:】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通常所用的年的计算为一回归年——四年一个闰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课堂练习】见学案

二、黄赤交角:

【图1-3-3flash动画演示:】

【问题导学】

(1)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为多少?

(2)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讲解]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flash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归纳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º26’之间作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纬23º26’分别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讨论】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⑵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

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⑷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有无阳光直射机会?

⑸回归线与极圈数值有何关系?

四、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flash动画演示(图1-3-4)】

【讨论】: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何根据地轴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地轴总是指向北)

⑵区分二分二至与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关系(近日点 1月初 冬至 12月22日; 远日点 7月初 夏至 6月22日。 近日点与远日点分别位于冬至与夏至相对偏东的位置。 )

⑶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如何来判断节气?

【教师讲解】判断节气的方法如下:

①先画出赤道 和地轴垂直② 连接日心和地心,找出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③交点在赤道以南,则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节气为冬至,则另外一侧为夏至④沿着地球公转方向:春夏秋冬判断,从而确定二分。

【拓展】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则全球的直射范围与极昼极夜范围有何变化?

【课堂小结】本节主要是从读图中找取知识点,并有效的归纳: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从根本上掌握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

【教学反思】变抽象为具体更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

【课下作业】基础训练相关题目,预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㈠正午太阳高度

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

一、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⑴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 ⑵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异

⑶周期:一恒星年: ;一回归年:

二、黄赤交角:

【问题导学】

(1)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为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物理复习 - 高三物理教案
上一篇: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