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5.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A.保护 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二、综合题
16.(2011•海淀模拟)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出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17.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条件?
。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8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到 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 %,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
18.读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巴西是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国,也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1)1960年4月21日,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往位于巴西高原的新城市巴西利亚,请说出巴西利亚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试分析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对亚马孙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结合巴西地形和人口分布图,试分析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现存的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中,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解析:原始森林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答案:D
5. 解析:保护性开发是在保护雨林的同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④以采伐亚马孙雨林为代价,不符合保护性开发。
答案:B
6. 解析:臭氧破坏主要与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有关,地震、火山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之一,与森林破坏无关。
答案:A
7.解析:根据生物量 m 的大小可判断出,甲森林系统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乙为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根据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代表物流量的大小可知,生物体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落叶层储存养分乙大于甲,土壤中储存的养分甲大于乙,排除A、B、C。由图中箭头粗细可推知甲系统整体物流量大,D项正确。
答案:D
8.解析: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C项符合。
答案:C
9.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
答案:C
10.解析: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答案:A
11.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
答案:B
12.解析: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问题。
答案:D
13.解析: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A
14.解析: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中土壤一般较贫瘠。
答案:C
15.解析:面对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式,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答案:A
16.解析:(1)结合图例和图中森林植被分布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2)A地位于季风气候区,B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A地温差大。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是热量。(3)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4)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
答案:(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减少了对CO2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
17.解析:朗多尼亚位于雨林地区,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由于人口迁移造成的。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随着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而发生的。人口的大量迁入,不可避免地会对雨林造成破坏。
答案:(1)人口迁移 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和贫困;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180万 7.5% 人口增长与雨林被毁面积成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被砍伐的面积越大。
18.解析:第(1)题,根据巴西利亚所处的位置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第(2)题,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角度思考热带雨林对亚马孙河的含沙量、流量的影响。第(3)题,巴西位于热带地区,由于低纬度的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们多居住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可以保持水土,减小亚马孙河的含沙量;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影响亚马孙河的径流量和径流变化。
(3)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原因:巴西地处低纬度地区,终年湿热,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相对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www.kmf8.com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三地理教案:整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 › 高三地理竞赛试题练习
- › 高三地理摸底试题整理
- › 高三地理补考试题练习
- › 2016高三地理模拟试题测试
- › 2016高三地理摸底试题测试
- › 2016届高三地理月考试卷练习
- ›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我国西气东输
- › 高三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练习
- › 高三地理月考试题练习
- › 高三地理期中考试卷练习题
- › 高三地理教案:生物多样性保护
- › 高三地理教案:区域农业发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整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整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整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地理教案:整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