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法律确定他为自由人 B.“赎买”获得份地
C.参加沙俄军队进行对外战争 D.获得政府无偿授予的土地
26.18世纪的德意志诗人席勒曾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人物是 ( )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俾斯麦 D.希特勒
27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28.某日,江苏电视台某著名节目中给出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提示语:打一位近代伟大的科学家)。据此,你认为谜底是 (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2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有 ①生产设备是否及时更新 ②垄断组织发展程度的高低③政府调控经济的力度④资金是否满足生产的需要(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1896年首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奥运会举行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政府有关人员与本国运动员用长途电话联系③比赛场地使用电子记分 ④运动员坐飞机去参赛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材料三 革命的目的是为民谋幸福,囚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指出上述材料代表了近代哪些政治力量和派别的观点?从作用或影响方面说明上述观点代表的近代不同阶段历史进步的方向。(16分)
(2)简要概括这一系列思想变化给后人的深刻启示。(8分)
32.近代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4分)
如: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政治上:
经济上: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6分)
生产方式:
政治变革:
国际格局:
(3)简要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和进人垄断阶段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D D C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B C D D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C B C D B C A
二、非选择题 (40分)
31.(1)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或激进民主主义者)。
洋务派的观点在19世纪中期推进了洋务运动,客观上有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维新派的观点在19世纪末期起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的观点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行。
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观点,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解放。
(2)中国近代史是先进中国人探索真理求强救国的历史。先进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主流,又起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思想三个阶段(或;先进科学技术一政治制度一思想文化)。
解析:本题围绕近代前期的思想发展线索组织材料,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辨析史实的能力。题目首先要求辨析材料的政治派别,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中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不可变者“法制”“机械”“工艺”;材料二中“君权与民权合”“议法与行法分”;材料三中“革命”;材料四中“两位先生”。题目中设计了具有开放性的第(2)问,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体会思想进步的发展与继承,注意阶段性。
32.(1)政治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经济上;手工工场(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或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2)生产方式: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
政治变革: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际格局: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3)途径:英法——国内革命战争;美国——民族独立战争;日俄——自上而下的改革;德国——王朝战争(答出两种即可)
特征:英法美进程比较顺利;德日俄在政治上保留了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有所加强。
解析:(1)从时间上定位答案应位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单元。(2)从时间上定位答案应位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单元,注意与工业革命的影响联系起来进行分析。(3)综合比较,通过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过程及结果中所呈现的特征分析
【总结】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多练习,多整理,才能多进步。希望大家在www.kmf8.com学习愉快。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www.kmf8.com- 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测试
- ›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资料
- › 初一第一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 › 初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 › 2016 届上海市初三英语同步试卷第一学期摸底试卷
- › 上海初中各年级第一学期英语首字母填空专项训练
- › 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 › 2016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 2016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期中考试
-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 ›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 ›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
- ›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测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测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测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