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www.kmf8.com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高中语文学习文言文: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一、重点词的了解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2).【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二、官位等词的积累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 视事用事 下车(伊始) 掾丞 洗沐 乞骸骨 致仕
三、文言文解题技巧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www.kmf8.com 高中频道
- 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 › 初三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 ›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分析:文言虚词
- ›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第一轮复习
- › 高三复习: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指导
- › 2016高三第一轮复习:语文文言文高频字词归纳
- ›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练习
- › 高三语文文言文早读材料
- › 高三语文文言文及古代诗歌专题训练
- ›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
- ›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训练
- ›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 ›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苏轼《前赤壁赋》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