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怀吴中①[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②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
答:
(2)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注]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平生交游甚广,与陆游、朱熹、辛弃疾、陈亮等当代名流和爱国志士相交,力主抗金。
(1)词的开头两句写景,词人边走边看,随步换形,写景的角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
(2)试分析一下词人所说的”愁与恨“的内容。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店卢纶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注]隔秋云。
注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
(1)这首诗题为”山店“,全诗是怎样写山店的?试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答:
(2)全诗写景状物中隐含了叙事,从中反映出诗人心情的变化。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姜夔
燕雁①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燕雁:北来之雁。②商略:商量,酝酿。③第四桥:又称甘泉桥。④天随:唐诗人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居松江甫里,曾乘扁舟渔樵于太湖。
(1)”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是以什么修辞手法写群山的?有何作用?
答:
(2)这首词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将自然、人生、历史、现实融为一体,试从内容上作简要评析。
答: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着名歌女的名字命名。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这两首词都运用了情景相融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意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
答:
8、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此诗”构思独特“,请从首联赏析说明”构思独特“在哪里。
答:
(2)此诗颈联堪为”诗骨“,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豪情、心如砥石的精神和跌宕雄健的风格。颈联是如何表现这一主旨的?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是一首词,”青玉案“是,”元夕“是。
(2)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简要分析词作是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她的形象的。
答:
(3)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王勾践墓[南宋]柴望
秦望山[注]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秦望山,在浙江绍兴,为这一带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上以望海而得名。
(1)就题材而言,这是一首什么诗?诗人为什么要写越王勾践墓?
答:
(2)第三联描写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答:
11、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阕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梅”的?
答:
(2)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
-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诗词鉴赏
- › 高三语文练习:东方风来满眼春练习拓展训练
- › 高三语文练习:东方风来满眼春练习参考答案
- › 高三语文练习:东方风来满眼春练习题及答案
- › 高三语文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讲解测试一
- › 高三语文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讲解测试二
- › 高三语文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讲解测试三
- › 高三语文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讲解测试四
- › 高三语文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讲解测试五
- › 高三语文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讲解测试六
- › 高三语文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讲解测试七
- › 高三语文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讲解测试八
- › 高三语文同步练习:滕王阁序同步练习及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诗词鉴赏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诗词鉴赏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诗词鉴赏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