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可乐也 确实 取诸怀抱 之于
夫人之相与 夫为发语词 虽趣舍万殊 同“取”
当其欣于所遇 对于 向之所欣 以前
或因寄所托 凭借 曾不知老之将至 竟然
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到 感慨系之矣 代词,这
修短随化 寿命长 喻之于怀 明白
终期于尽 注定 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
四、当堂检测
1、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
2、列坐其次 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所以游目骋怀
3、解释多义词。
① ① 修
乃重修岳阳楼 维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高 内修政理 修治
茂林修竹 高 修禊事也 举行
②期
终期于尽 注定 度已失期 期限
不期修古 期望 行有期年 一整年
③致
其致一也 情致 颇有野致 情致
以致臣节 表达,尽 致市民,聚万货 招致
④临
临文嗟悼 面对 把酒临风 面对
曹公已临其境 到达 哀临三日 到场
⑤次
列坐其次 旁边 引次江北 驻扎
破军次之 第二等的 贤能不待次而举 次序,引申为资历
⑥所以
所以游目骋怀 用来 所以兴怀 表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东西|人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表原因 吾知所以拒子矣 表原因
⑦一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数词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全,整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做一样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样
⑧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地方 某所,而母立于兹 地方
当其欣于所遇 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及其所之既倦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代词,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指出句式并口译。
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其致一也 判断句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省略句 放浪形骸之外 省略句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倒装句 当其欣于所遇 介宾结构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 介宾结构后置 晤言一室之内 介宾结构后置
2、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为了做禊事
(2)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3)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4)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5)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6)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7)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8)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
第二课时
课内探究学案答案
二、学习过程
(1)《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2)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作者这种情感的变化?
(4)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多媒体展示探究结论
(1)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2)第二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揭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A)。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B)。( A和B是由第一自然段的“乐”到第二自然段转“痛”的原因。)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情调转入低沉。
第二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3)由乐转悲,看似突兀,却也顺理成章。作者由眼前的兰亭相聚的欢乐,推想到普天下之友朋相处的情境: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情随事迁,喜欢的会不再喜欢,拥有的会不再拥有,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进而想到生命短暂,深切感悟到,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生命短促,一切终究会曲终人散,面对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由生离到死别,自然乐极而生悲,令人痛心。在这个古今人共同面临的无奈面前,作者不由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种情感变化是十分正常的。
(4)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景物清澈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这种雅致的景色是“乐”的重要方面,而优美的景色又容易触发作者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所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引发了作者的“痛”感。
课后练习与提高
1.B(“目”应为“认为、品评”)
2.D(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于之”;B组中的“固”均为副词“一定”;C组中的“相”均为副词,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
3.A(A项中的“骨鲠”古今意思相同,都是“耿直”的意思;B项中的“同志”文中指“志趣相投的人”,现在多用于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C项中的“名誉”文中的意思是“声望”、“声誉”,即好的名声,现在的意思是“名声”,泛指社会评价或指“名义上的”;D项中的“不顾”文中的意思是“不去看望”,现在的意思是“不照顾”或“不考虑”。)
- 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兰亭集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