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人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B.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 的手法,形象 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人了。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2)“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6分)
(3)请简要分析“老农”的形象。(6分)
(4)你怎样看待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请你表明观点并作分析。
四、语言运用 (15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痛不欲生。
B.最新一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形体独特,气宇轩昂,是最新一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D.日前的某歌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月饼市场价格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物品等手段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发生。
C.新学期开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 务教育,教育部网站15日公布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为城市拆迁和学校撤并使随迁子女失学。
D.针对社会各界对安保能力的质疑,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表示,会加强国内安保的级别,纽约世贸中心遗址所处的区域在每年的纪念日都会被纽约警方“冰封”。
1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1)广告一直是电视台的捞金法宝,观众对此却一直颇有________ __。广电总局下文规定,最新一年1月1日起电视剧中将严禁插播广告,这立即得到了电视观众的一致拥护。
(2)事故井下那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_______,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
(3)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_______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A.质疑 搜集 实现 B.置疑 收集 实现
C.置疑 搜集 实显 D.质疑 收集 实显
16.阅读下面一篇微型小说的片断,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家里……
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①!
小 李: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②!
张局长:啊,你这人还真有点意思③!
小 李:其实,我也没别的意思!
张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 李:不客气!不客气!
(1)请解释上文中三个加点的“意思”的含义。(3分)
(2)请说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3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融”有融化、融合、融洽等 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
请以“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高二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C 解析:“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所以,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
2..D 解析:A项,“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属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错,有违事实。B项,“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C项,“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将未然推断为必然。
3.B 解析:因“微博”的自由精神,事实上无法保证每个博客所发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4. D 解析:属:撰写。
5. B 解析:A项,介词,表动作对象,可译为“向”/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B项,均为助词,可译为“的”;C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可译为“替,给”;D项,介词,可译为“凭借”/介词,译为“拿,用”。
6. A 解析:③是沛王的举动,间接表现王勃的文采,④⑥分别是都督、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论。
7. D 解析:“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否公允不能从崔融与张说等人评语看出,其次,杨、卢等人的文采远不及王的说法也不合原意。
8. ⑴官奴曹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死了曹达。
-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
- ›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资料
- › 初一第一学期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
- › 初二地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 › 2016 届上海市初三英语同步试卷第一学期摸底试卷
- › 上海初中各年级第一学期英语首字母填空专项训练
- › 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 › 2016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 2016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期中考试
-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 ›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 ›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
- ›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