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己知彼,了解体育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好胜心强,重感情。每天训练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和精力,加上体育特长生大多自制力差,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疲劳现象,甚至出现了躲避训练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对他们持理解态度然后再循循善诱,提醒他们要克制自己,好好训练,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混同其他班级一视同仁,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和耐心,从而也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教与学便会顺利配合。产生对田径运动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田径运动本身的原因。
田径运动的训练是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小学生的体育课上由于只是枯燥的基础训练,不仅单一而且强度高,小学生很容易对单一的训练产生排斥,再加上年纪小很难接受高强度训练,自然对体育有了厌烦和恐惧的心理。
2、教育教学方式的原因。
现在在田径教学模式大多从竞技体育中演化而来,竞技体育的“训练情结“成为禁锢体育课活泼的铁锁。目的性强,完成成绩为主要指导的田径课,没有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思想,不仅使教学成绩差,还会使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降低,从而影响了体质的强化。
3、教学者的原因。
由于现在教学者只是本着艰苦训练的思想教学,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掌握课堂上的情绪,不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田径运动热情。没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还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批评和训斥,缺少鼓励性的教导,严重了影响了小学生的田径运动信心,失去了对教学者的亲切感,越来越对田径没有兴趣。
二、提高学生在田径兴趣的重要性
从一个新班的教学任务开始,就有步骤地作出一些规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学中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热情,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体能和训练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发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乐趣,合理安排组织形式改进教学评价标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
三、提高小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的方法
www.kmf8.com
1、创新田径运动的教学方式
田径运行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活泼轻松的田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并且能把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走进富有兴趣的训练和学习中。兴趣存在于教学,存在于学生心中,即使不断重复的枯燥基础训练也成了开心的重播,很好的巩固了学生的田径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教学成果。一成不变的刻板教学只会吓跑学生,无论是怎样的田径课程都是学生排斥的对象。在体育的教学中,教师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大胆改革是启蒙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开端。认真的听取小学生的意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来进行互动,增强小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学习;不断变化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处于生长的黄金时期,是身体各个方面的绝佳发育阶段,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重视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训练时期既不能过早,强度不能过大,也不能松散学生的体育教育。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协调能力,不要大负荷耐力性的训练的量的,以免小学生骨骺提前闭合,影响生长。加强有氧,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由于处在关键时期,活泼好动是天性,注意力很难集中。田径运动的单调的训练很容易使小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田径运动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者要注意适当的建设体育训练的固定的重复课程,灵活的采取玩游戏,比赛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巧妙地将耐力练习穿插在课堂中,促使小学生的耐力性的增长,并且是随着身体发育自然、稳定、持续的增长。小学生的田径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在培养小学生对天与地兴趣,延长他们的体育生命。
3、重视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在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经常拿授课老师的行为进行模仿。这样,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水平,技术能力和爱好兴趣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极易感染学生,如果教师是满腔热情的活力教学,学生必然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去。教师在进行技能考核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这是影响学生心理的至关重要的。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学中以鼓励和肯定性的话语为主,适时准确的运用鼓励,是促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关键。但是不应滥用,以免造成学生的自大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学生成功的象征,这种力量能够激发比平常好几倍的劲头和认真精神。增长学生的自信心,会主动而愉快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的批评在同学面前严厉的指出学生的大量错误,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悲伤的波动,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起训练或者游戏,教师的参与能够大大的增加学生的表现欲,从而不自觉的产生对田径运动的向往和追求,养成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
四、总结
小学生中蕴藏着许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抓好小学生的田径训练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发展性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真正体会到学习田径的乐趣,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使学生感到有趣,必须使体育生感到有“惑”,感到有“得”,感到应当参与知识竞争,感到自己能力在不断提高,朝目标迈进。
- 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田径训练兴趣
- › 如何培养初二数学五种好习惯
- › 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 › 2016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如何培养好习惯
- › 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 › 如何培养高中物理学习记忆能力
- › 班级管理: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 › 班主任如何培养班干部管理班级的能力
- › 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 如何培养高中语文写作辅导
- ›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如何培养好习惯
- › 中考地理复习指导:学习兴趣如何培养
- › 2016年中考地理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田径训练兴趣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田径训练兴趣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田径训练兴趣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的田径训练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