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镇秀山小学 赵彦
[案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
生:想!
师:他可调皮了,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来,我们全体起立,看一看我们坐的凳子的面是什么形状呀?
生:长方形!
师:对了,长方形就是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老朋友!你们和他打个招呼吧!长方形你好!
生:长方形你好!
师:长方形可不止藏在凳面上,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面是长方形
生寻找并回答
课件转化,由长方形变成了一个线段!
师:咦,长方形怎么不见了,他是谁呀?
生:是线段!
课件展示:语音:同学们怎么只记得长方形,怎么把我给忘了,我可是组成长方形的主要元素哟,要想再见到长方形,那就好好想想我在长方形中的特征吧!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再和长方形做游戏?
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找线段在长方形中的特征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寻找吧
小组合作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我发现长方形中有四条线段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一:我是用数的!
课件展示:长方形有四条边
师和生一起数长方形的边
师:你真聪明!看来数也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板书:方法:数)那四条边的围成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吗?
课件出示四边形,让生判断!
师:看来构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可不简单,我们再讨论研究一下。
生讨论
师:经过讨论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二:我发现长方形上面的一条边和下面的一条边相等,左面一条边和右面一条边相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二:我是用直尺量的
师:原来要想发现线段的秘密我们可以用直尺量!(板书:方法:数)同学们有没有别的发
量
现方法?
生三:我是用纸折的。
师请生上台演示并板书方法:数
量
折
师: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在长方形中线段我们称他为边,上面一条边和下面一条边是面对面的,所以我们称他为对边,观察一下在长方形中还有没有两条线段是面对面站着的?
生:有,左面一条边和右面一条边,
师:对,他们也是对边,可见长方形中有两组对边,而且这两组对边怎么样?
生:相等
课件出示:长方形对边相等
让生读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
体会与反思
1.从生活入手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本节课,教师基于这一理念,将一切学习活动置于问题情景中,本课打破常规,用“找老朋友”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欲望,接着让学生生活中寻找。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触
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恰当的对方法给予总结,让基础不好的同学能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3.面对错误,勇于放手,相信孩子
课堂中教师能接受孩子的错误,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想法、经验的真实暴露。我们要包容、接纳学生错误,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如当同学们发现长方形有四条边时,要适时追问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一定是长方形吗?这样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又加深了对长方形有四条边这一特征的记忆。
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何处理合作学习的问题:小组中的合作学习总是由几名思维敏捷的同学来主持,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只有听的份,有时听也没听明白,如果让基础差的同学来通过合作学习来领悟知识点又会耽误教学进度,这是既矛盾又现实的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草草收场还是耐心等待?
<
-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与反思
- ›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与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与反思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与反思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与反思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