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正文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10-20 00:40:19]   来源:http://www.kmf8.com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8675
概要: 生2:结果都是45。 师: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 生1:两个加数一样。 生2:结果也相同。 生3: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求的跳绳的总人数。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 生:用等号。(板书:28+17=17+28) 师: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 生1:23+32=32+23 生2:4+5=5+4 生3:12+46=46+12 生4:79+18=18+79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生1:它们左右两边都是加法 生2:左右两边加数都一样 生3:两个加数的位置换了一下 师: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生1:两个数相加,换了一下位置,和不变。 生2: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学生写,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与反思,标签: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kmf8.com
生2:结果都是45。 
师: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 
生1:两个加数一样。 
生2:结果也相同。 
生3: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

求的跳绳的总人数。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 
生:用等号。(板书:28+17=17+28) 
师: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 
生1:23+32=32+23 
生2:4+5=5+4 
生3:12+46=46+12 
生4:79+18=18+79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生1:它们左右两边都是加法 
生2:左右两边加数都一样 
生3:两个加数的位置换了一下 
师: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生1:两个数相加,换了一下位置,和不变。 
生2: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学生写,教师了解学生写的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生1:○+△=△+○ 
生2:□+★=★+□ 
生3: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4:a+b=b+a 
…… 
师: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评析: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加法交换律,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然后,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三、教学反思 
本课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这种思想,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3、 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总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环节设计较好。 2、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环节落实到位,小组同学积极讨论,,效果很好。 3、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

上一页  [1] [2] 


Tag: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一篇:《运算律》教学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