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条 所有立项课题,均应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对成果进行结题鉴定。
第三十二条 课题完成后,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同意向学校提出结题鉴定申请。
第三十三条 结题鉴定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组织。结题鉴定所需经费原则上由课题经费支出或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
第三十四条 结题鉴定采取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鉴定和通讯鉴定两种方式。鉴定组专家一般为5—7人,人选由学校定,课题组可推荐专家人选。
第三十五条 课题组负责向鉴定组每位专家提供复印件、成果主件、附件及研究工作总结报告。采取会议鉴定方式,上述材料应在会议前一个月提交给鉴定组专家审读;采取通讯鉴定方式,课题组应负责将上述材料寄交鉴定组专家。
第三十六条 鉴定组专家应本着科学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并由鉴定组组长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填写《成果鉴定书》。
第三十七条 鉴定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将完整的成果两套、研究工作总结报告两份一并送交学校验收存档。同时提交《成果鉴定书》原件两份,由学校审核,加盖印章后,与《结题证书》一并发给课题负责人。
第三十八条 凡由学校提供全额经费资助的课题,课题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凡由学校和课题组所在单位共同提供经费资助的课题,课题成果的知识产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课题组所在单位共同所有。专设课题成果须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备存。
第九章 成果的推广和奖励
第三十九条 凡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除成果不宜公开的以外,均应采取积极方式予以公布和推广,包括:
1、 召开成果专题报告会召开的会议上宣讲;
2、 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科研简报登载;
3、 优秀科研成果出版专著、论文集;
学校将对成绩优秀、应用效果显著的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
- 学校科研课题管理条例
- › 学校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条例
- › 学校科研课题管理条例
- › 学校科研工作制度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学校科研课题管理条例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学校科研课题管理条例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学校科研课题管理条例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学校科研课题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