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孩子》观后感
刚刚看完了《黄石的孩子》,有一些小感动。
虽然影片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对白都比较好莱坞化,但那一份平淡中不经意流露出的感动,依然让我回味良久。
没有弥漫的硝烟,没有横飞的战火,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甚至都没有丝毫的煽情,导演仅仅用最平实的镜头,却展现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一个伟大的英雄。
乔治何克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正如托尔金所说,小人物成就历史,何克为我们书写了一段关于爱和坚强的历史。何克从战火弥漫的中国拯救了六十多个孩子,他做的并不多;他为这六十多个孩子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这就足够感到我们。
我实在无法想象何克是怎样在当时那种艰难的情况下带着六十多个孩子徒步穿行了五百英里的距离,导演甚至也没有用过多的篇幅来描写他们的“长征”,但当何克和李到达山丹,看到那样一座破庙时的喜悦表情时,我们也许就可以明白这一路上的艰辛。
影片的结尾,是几位今天仍然在世的“黄石的孩子”讲述何克的故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日,我们都说我们的生日时 7月22日,那是何克去世的日子”,这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在这样一个爱国主义情绪过于火热的时候看到一部平凡的讲述抗日战争的影片,确实多了几分思考。
《黄石的孩子》主要讲述一个外国人(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在中国经历二战帮助孤儿的感人故事。影片开场就是废墟中的南京城,为了力求恢复1937年时南京城的旧貌,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在开拍前就多次到南京实地考察,但是由于当年幸存下来的老建筑都已经被保护起来,几乎无法进行电影拍摄。“剧组中从演员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一个强烈的情绪,就是认为我们有再现真相的特殊使命。”于是,影片美术组花了近半年时间搜集旧胶片和几千张历史照片,还专门拜访大屠杀纪念馆的馆长,才最终设计建造起一片被日本人炸毁的南京城场景,并真实地还原了在南京城发生的屠杀惨案。
重在人性光辉
虽然由好莱坞班底打造出的《黄石》屠杀场面十分真实震撼,但该片并未用大量篇幅展现南京大屠杀()的残酷与血腥,而是更关注在这场战争中所绽放的人性光辉,一种跨越国度的国际主义人道关怀。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在十几年前就看到过一些由当年参与南京屠杀的日本兵拍摄的胶片资料,才知道世界上曾经发生过这样残忍的悲剧。而这些都是大多数西方人不知道的,从那时起他就期待能拍摄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最终是乔治??何克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促使他拍摄了《黄石》。因为“这是一个有关个人的旅行,关于一个年轻英国男人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坚韧的,令人恐惧的,然而又是热情奔放而充满神秘的世界。这将是一个吸引人的电影,因为它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文化,但同样也讲述了我们应该共同分享的基本人道主义。”
Tag:观后感,观后感怎么写,观后感作文,观后感
- 《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000字(三)
- › 《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000字(三)
- › 电影《黄石的孩子》观后感800字(四)
- › 《黄石的孩子》观后感—其欣然定制2400字(五)
- › 平凡的伟大--《黄石的孩子》观后感400字(六)
- › 《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800字(七)
- › 《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600字(八)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000字(三)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000字(三)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000字(三)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黄石的孩子》观后感1000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