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研读父亲为何“议花生”。父亲的总结,旨在希望我们做人“像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先引导学生由物及人体会其比喻意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实例(诸如辛勤劳作的农民、坚守岗位的民警、起早贪黑的清洁工、钟情课堂的人民教师等),充分讨论进而深刻感悟到:这些人无名无望,任劳任怨,为社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是地地道道的“不好看而很有用”、“不图体面而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最后,让学生换位体验,就“你就是当时的作者许地山,领会父亲良苦用心后,会怎样想、怎样做”这一问题发表感言。
4 放眼全文,拓展视界,丰富意蕴。花生这一“物像”还有很多意蕴,父亲的议论还须作多元解读。因此,在领悟了花生的寓意、明白了父亲的期望之后,还应让学生纵观全文,鼓励其慧眼独到,提出新的想法,并在开放性交流中相互碰撞,达成共识:①“买种,翻地……居然收获了”写出了花生极易种植,无求于人;②桃子等是既好看又有用的,作者并无贬低意味,相应地,“讲体面”而“对人有好处”的人,作者也是喜欢的——关键在于有没有用、对人有没有好处。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关于在多元价值的融合中凸现主流文化核心价值的理念。
Tag:教材解读,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 - 教材解读
- 《落花生》特点探微及教学建议
-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同步练习:《落花生》
- › 《落花生》特点探微及教学建议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落花生》特点探微及教学建议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落花生》特点探微及教学建议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落花生》特点探微及教学建议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落花生》特点探微及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