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历史辅导资料初一历史教案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正文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10-20 00:28:53]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8998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要求学生了了解春秋战国起迄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2.能力培养①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②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③分析各国变法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④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侯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代变革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③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之一。〖教学要点〗1.重点商鞅变法2.难点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朝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需要。〖教学分析〗1.春秋时代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标签:初一历史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了了解春秋战国起迄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①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

②讲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③分析各国变法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

④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侯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它是时代变革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③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之一。

〖教学要点〗

1.重点 商鞅变法

2.难点 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朝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需要。

〖教学分析〗

1.春秋时代

①讲清东周概念、起迄年代及主要特征。

②分析春秋时期周天子与诸侯国地位的变化以及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原因,从而了解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

③介绍“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强调齐桓公是五霸中的首霸。

④强调争霸战争是为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争霸战争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争霸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2.战国时代

①结合“战国七雄形势图”,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家分晋的简况,讲清七雄的地理位置,并配合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让学生在短期内记住战国七雄的方位,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

②“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的,与“春秋五霸”的五个霸主先后出现有所不同。

③“尊王攘夷”旗号的打出和收回,说明经过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周王室更加衰微,弱小的诸侯国相继被吞并,在客观上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④强调战国初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和目的,并突出魏国的李悝变法以发展农业为主,楚国的吴起变法以强兵为主,而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特征以法治国。

⑤分析越王勾践之青铜宝剑为何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依然非常锋利?让学生在课后上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得出结论(经铬盐氧化反应后,耐腐蚀,耐高温)。

3.商鞅变法

①经济和政治都比较落后的秦国,想要富国强兵,争夺黄河中下游地区,进行了“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因此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强盛的需要。

②组织学生讨论:商鞅变法废除了哪些旧的制度?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经济和军事发展的措施?让学生懂得: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县制的建立,有利于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

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代表了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是以法治国思想的体现。

④突出商鞅变法的曲折和艰难,使学生懂得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为改革而献身的人是了不起的。

⑤评价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强调它是战国时期最重要、收效最大的变法,秦国逐渐强大的关键在于商鞅变法,从而使学生理解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⑥思考:各国变法的成败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得出: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阐述现代社会改革开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4.都江堰

①讲清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情况,突出都江堰开凿的必要性。

②根据课文插图,分析都江堰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功能,强调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巨大作用。

③讨论:在我国西部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应如何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同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

(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用书)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我们应该掌握“上古三代”指的是哪三个朝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王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朝代是哪个朝代?什么叫“盘庚迁殷”?什么叫分封制?什么叫宗法制?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到

第6课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

(板书,以下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

数(shǔ)典忘祖 齐桓(huán)公  宋襄(xiāng)公 泓(hóng)水  对峙(zhì)  都江堰(yàn)

〔合书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找学生讲述教材内容,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东周――春秋和战国

五霸 七雄

时间

时代特征 王室衰落、列国并立  大国兼并、社会巨变

商鞅变法 原因 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 作用

都江堰              功能

△教师做布点小结: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清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呢?各有什么时代特征呢?商鞅变法和都江堰这是两个历史名词,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历史名词,要从那几个方面来掌握。

〔分层推进〕

△要求学生再读教材(大约2分钟)

△快速提问:(5分钟)

①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战国: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命名源于两本重要的著作,一部是孔子编定的《春秋》,一部是刘向编辑的《战国策》。)

[1] [2]  下一页


Tag:初一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案模板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历史辅导资料 - 初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