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我们的处境太悲惨了!我们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更甚的是贵族们除了强迫我们做苦役外,有时还杀死我们,用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看,这是我整理的数据:
河南二里头遗址:30多具殉葬者的骨架
殷墟某墓葬:400多人
甲骨文记载,商朝后期杀人祭祀人数至少1.4万
小结:分封制度犹如一座大金字塔(结合前面的分封制示意图1),重重地压在平民与奴隶的身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必然会引起平民和奴隶的强烈反抗,以周天子为首的奴隶主贵族又是以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呢?又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归纳:军队、刑法、礼仪教化等手段。
明确:
军队:国家建立强大的军队,对内可以镇压奴隶或平民的反抗。对外征战,抗击外来侵略。
刑法:制定了残酷的刑法,如墨面、割鼻、断足、斩首等,对反抗者形成强大的威慑。
礼仪教化: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小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维护了西周统治。“祭祀”这种古老的仪式历经千年,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以历史为基点,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祭祀”!
三 、史政链接,学以致用。
学生:阅读教材“祭祀”的资料。
(补充图片:清明节祭祀祖先的图片;渔民祭祀妈祖的图片等;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回大陆到陕西祭拜黄帝陵的视频资料等。)
问题探究1:为什么今天还保留这种习俗?
明确:这是中国人尊祖敬宗的表现,也是孝亲观念的体现。它可以增强血亲意识和宗族凝聚力。
问题探究2: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回大陆的第一站就是到陕西祭拜黄帝陵。这说明了什么?对此,你的深刻感受是什么?
学生谈感受。
明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宋楚瑜此举深受海内外华人的热切关注和由衷的赞许。这表明海峡两岸人民都同属一根,都是炎黄子孙,实现两岸统一是人民的热切期盼。这件事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祭祀祖先能起到尊祖敬宗、增强血亲意识和民族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也表明今天还保留祭祀这种习俗。感受成理即可。
课堂小结:走进夏商西周的社会,我们知晓了西周的分封制,体验了西周不同阶层的生活,认识到了礼仪教化对维护西周统治的重要意义。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向身边的老人询问你所感兴趣的礼仪的起源及意义,让历史继续走进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用青铜器祭祀祖先
B.王宫中摆放着玉器
C.某诸侯殉杀了数十人
D.某平民犯法,交纳了赎金被免于刑罚
3、对西周时分封制作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受封者有义务服从周王的统治,治理诸侯国
B.形成了众邦林立、脱离中央统治的局面,阻碍了社会发展
C.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D.密切了西周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稳定了对全国的统治
4、你认为在夏商西周时社会地位最低等的阶层是( )
A.卿大夫 B.士 C.平民 D.奴隶
5、《墨子》一书中写道:“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这说明 ( )
①社会等级界限森严
②天子、将军和大夫等组成社会的统治阶层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处境十分悲惨
④奴隶成为祭祀的供品和贵族殉葬品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
6、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
A.祭祀与发展农业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打仗
7、右图为“夏商西周等级示意图”,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各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你知道当时各阶级阶层分别是哪些人吗?把每一等级的身份名称分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8、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祭祀,是把酒、牺牲、稻黍和玉帛等物品奉献给崇拜对象,以祈求神灵保佑、降福免灾的一种仪式。早期祭祀以祭拜天地和自然神灵为主。周朝发展成维护政治统治的、严密的宗庙祭祀制度。其中,祭祀社稷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祭祀祖先则成为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强化血亲意识和增强宗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材料二:礼的原义是祭祀祖先、天神的仪典。西周初期,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问题:
① 你知道古代社会里是怎样规定尊卑等级身份的?
②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上的礼仪规范?
③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对于其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你想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1、C 2、D 3、B 4、D 5、A 6、D 7、、依次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8、①按照一套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礼仪规范划分。②能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批判,言之有理即可。③点评:知史明鉴题,采取批判地吸收,自觉抑制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教学反思:
分封制及礼仪教化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抽象的概念,较难理解。运用历史演说的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历史,深刻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状况,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意义。通过合作探究,充分理解“祭祀”的历史作用以及对现实的影响,从而有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如识图能力,灵活运用图片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每个环节完成,教师的及时归纳小结,提升了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为下一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整堂课环环相扣,严谨连贯。
- 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 › 初一历史第七单元知识点
- › 2016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 › 2016第一学期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 最新初一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 › 1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 › 初一历史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计划
- ›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 › 宏伟中学2016学年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 沾化中学2016学年度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 › 初一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卷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一历史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