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语文辅导资料初二语文试卷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模块检测试题» 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模块检测试题

[03-19 04:27:0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8552
概要: 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绝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任人惟亲、惟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模块检测试题,标签:初二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绝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

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任人惟亲、惟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

接下来说“赛马”。我国已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用人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赛马”正得其时。只有引入“赛”的机制,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而重用之。在赛的机制下,把所有的“马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相同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这时,真正的“千里马”就会飞奔千里路程,而那些平庸的“马”,即便拼了命也很难赶上“千里马”。在万马奔腾之际,“千里马”与平庸的“马”优劣分明。对“千里马”应予重用,让其领时代之风骚。对那些平庸的“马”,也应找个适当的角色,让其干该干的活去。

16.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使用”、“识别”、“举荐”三个词依次填入下边句子的空格内。(3分)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这个论点是通过什么引发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中最后一段加粗的“赛”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试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文中看,“相马”的弊病是_____________;“赛马”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伯乐”对发现“千里马”起着重要作用。倘若现实生活中“伯乐”就是没有发现“千里马”,那么你认为“千里马”是否能发挥才干,崭露头角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分)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这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21.给加点字注音:(2分)

(1)鲜血迸流( )(2)绽将出来( )

22.这段文字描写人物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多选)(2分)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行动描写 D.心理描写

23.分析理解文中对“三拳”的描写。三拳的落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3分)

24这三拳颠倒一下行吗?为什么?(2分)

25选段中三个比喻句分别是从哪三种不同的角度来表现的?(3分)

26作者详写鲁达打死郑屠这三拳的作用是什么?(2分)

27.郑屠挨了鲁达一拳,口里只叫“打得好!”这是什么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真心赞扬鲁达功夫好,显示自己的侠爽之气。

B.赞扬鲁达侠义行为,表示甘于受惩罚。

C.承认自己过错,显示郑屠悔过之心。

D.意在假意奉迎鲁达,显露郑屠的无赖性格。

28.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是( )(2分

A.痛斥郑屠是个势利小人,申明自己是来为金翠莲报仇的,表现鲁达嫉恶如仇,见义勇为。

B.威吓郑屠,质问郑屠为何强骗金翠莲,表现鲁达救人彻底。

C.斥责郑屠无权自称“镇关西”,表现鲁达粗中有细。

29.这段文字表现鲁达的性格特点是( )(2分)

A.慷慨大方,扶危济困。 B.率直鲁莽,粗中见细。

C.除暴安良,有勇有谋。 D.不畏强暴,嫉恶如仇,见义勇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二学习辅导 - 初二语文辅导资料 - 初二语文试卷
上一篇:《桃花源记》说课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