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长江与黄河(P48中的图2.32、P53中的图2.36)
长 江 黄 河
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特点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宜昌、湖口 河口、孟津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湟水、汾河、渭河
开发 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①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②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忧患 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
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
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
4、主要的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3月22-28日 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教案
- ›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归纳讲解
- ›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详解
- ›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卷
- › 2016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题
- › 八年级地理下册2016年中考试题归类
- ›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单元试题
- › 八年级地理下册2016年中考试题归类
- › 2016年八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 › 2016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会考试题(带答案)
- › 八年级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试题(附答案)
- › 八年级地理工业同步测试题
- ›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测试题(带答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提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