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试卷内江市2017年初三毕业生语文考试题» 正文

内江市2017年初三毕业生语文考试题

[05-18 21:33:33]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8551
概要: 24本文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3分)25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26第4自然段,作者对秦岭深处的风光作了细致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27简要赏析最后一段中“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这句话,并根据文章内容,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再续写两句。(6分)赏析(2分):续写(4分): ; 。2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B第1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C第2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个人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
内江市2017年初三毕业生语文考试题,标签:初三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24本文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3分)

25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26第4自然段,作者对秦岭深处的风光作了细致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27简要赏析最后一段中“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这句话,并根据文章内容,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再续写两句。(6分)

赏析(2分):

续写(4分): ; 。

2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

B第1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第2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个人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D本文的选材极具典型性,描写的几幅“转身”画面充满了真善美,收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E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二语言运用(12分)

29小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下面是他留给张老师的一张便条,阅读后请回答下面问题(6分)。

敬爱的老师:您好!

青城山,有绵延之连山,潺潺之飞流,葱翠之密林,怡人心目。昨日,游玩之后,使我感情大发,写下一文,今光临寒舍,望老师一阅,不胜感激!

上面这张便条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进行改正:

错误1: ;改为: 。

错误2: ;改为: 。

错误3: ;改为: 。

30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作文中引用同一则材料的文字,你认为哪则更好,为什么?(6分)

A李清照在她的《如梦令》中表达了她永远铭记的点点滴滴。

B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

答:

上一页  [1] [2] [3] [4] 


Tag:初三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试卷
上一篇:雅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