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试卷雅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 正文

雅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

[05-18 21:33:33]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8275
概要: 第Ⅰ卷 (选择题 20分)一、选择题 (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 疟疾(nüè) 荫庇(yīn) 苦心孤诣(yì) B.窈窕(tiǎo) 阴晦(huì) 阴霾(mái) 鲜为人知(xiǎn) C.哺育(bǔ) 干涸(hé) 狙击(zǔ) 深恶痛疾(wù) D.脊梁(jí) 狭隘(ài) 真谛(dì) 相形见绌(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 触目伤怀 义愤填膺 变换莫测 B.哎声叹气 猝然长逝 人声鼎沸 粗制滥造 C.委曲求全 莫衷一是 孜孜不倦 不可名状 D.油光可鉴 娓娓到来 脍炙人口 明辨是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 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没有一个人能够 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 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
雅安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标签:初三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第Ⅰ卷 (选择题 20分)

一、选择题 (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 疟疾(nüè) 荫庇(yīn) 苦心孤诣(yì) B.窈窕(tiǎo) 阴晦(huì) 阴霾(mái) 鲜为人知(xiǎn) C.哺育(bǔ) 干涸(hé) 狙击(zǔ) 深恶痛疾(wù) D.脊梁(jí) 狭隘(ài) 真谛(dì) 相形见绌(ch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 触目伤怀 义愤填膺 变换莫测 B.哎声叹气 猝然长逝 人声鼎沸 粗制滥造 C.委曲求全 莫衷一是 孜孜不倦 不可名状 D.油光可鉴 娓娓到来 脍炙人口 明辨是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 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 没有一个人能够 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 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毕业了,初三(1)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看着4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这些团伙被彻底粉碎了。 D.老师常常给我们讲民族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 50 万朵左右的花。 B.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D.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6.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A.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三苏” B.①孔子 ②诸葛亮 ③欧阳修 ④“三苏” C.①孟子 ②诸葛亮 ③范仲淹 ④“三苏” D.①庄子 ②刘备 ③王安石 ④ “三苏” 7.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A. ②①④③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③①④⑤ D. ②③①⑤④ 8.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小马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王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班级增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B.《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A.从此诗的题 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句字数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五言诗。 B.诗的一、二句叙写送别后的情景,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 C.此诗拾取生活中的平凡素材,详细叙述了一次送别过程,表达了深厚真挚的感情。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6题。(13分)

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 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试卷初三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三学习辅导 - 初三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三语文试卷
上一篇:遂宁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