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从频率稳定性的角度,了解概率的意义.
数学思考
学生经历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进而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
解决问题
怎样从数量上刻画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情感态度
学生经历试验,整理,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为概率的精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所震撼..
重点
对概率意义的正确理解.
难点
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深刻认识.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复习与回顾
活动2 硬币抛掷实验
活动3 概率的定义
活动4 练习以及想一想,议一议
活动5 小结与布置作业
回顾上一节学习过的一些概念,承上启下.
学生通过亲身试验,深刻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同时通过回望历史,感受数学规律的真实的发现过程.
给出概率的定义,分析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练习,思考,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梳理知识,学生获得巩固和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
你如何理解随机事件?
[活动2]
把全班同学分成10组,每组同学掷一枚硬币100次,整理同学们获得的试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见教科书表25-2)和下图中(见教科书图25.1-1).
问题(1):
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那个数字的左右摆动?
问题(2):
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在0.5的左右摆动幅度有何规律?
问题(3):
当“正面向上”的频率逐渐稳定到0.5时,“反面向上”的频率呈现什么规律?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随机事件:
(1)试验是在相同条件下;
(2)可以大量重复试验;
(3)每一次试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且无法预测下一次试验结果.
教师应安排全体同学参与试验,每名同学都要亲自感受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的发现过程.
活动中教师应要求全体同学态度端正,认真记录试验数据,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能力.
第一组的数据填在第一列,第一,二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二列,……,10个组的数据之和填在第10列.
学生独立观察试验数据,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2).
建议教师安排学生,先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历史上部分数学家的试验数据,绘制散点图,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问题(2).
然后根据学生分组试验数据,绘制散点图,学生重新观察,思考问题(2).此时可安排学生交流,讨论:这两个散点图反映出的规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为什么?
- “概率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设计
- › 初中数学 第二十四课时:概率的简要计算
- › “概率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设计
- › 数学知识点概率的简单应用
- › 2016九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概率的计算测试题
- › 初二数学知识点讲解:概率的简要计算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概率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概率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概率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概率的意义”(第1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