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64段写到了什么细节?有何作用?
明确: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3、第73、75段“丢”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五、主题立意:
小说以诗样的意境、散文般的语言、戏剧化的对白、歌曲样的旋律,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叙述了以水生嫂为首的几位青年妇女在战争中成长的故事,刻画了她们勤劳、淳朴、多情、进取的性格,反映了抗日军民协同作战、保卫家乡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问题探究:
比较水生嫂和祥林嫂的形象。
水生嫂和祥林嫂都是解放前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她们都有勤劳、善良、纯朴、坚强的性格特点。但由于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的命运也是截然相反的。
祥林嫂生活在中国20年代初的一个江南小镇––––鲁镇,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统治着人们的头脑。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妇女没有丝毫的权利可言,像祥林嫂这样一个丧夫再嫁的妇女更是只能听人摆布,她想反抗斗争,但在那个病态的社会中,厌恶她的人和同情她的人都把她往绝路上逼。因此,祥林嫂在所有希望破灭之后,带着莫大的恐惧之心倒毙在风雪之夜,被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吞噬了。
水生嫂是新一代的劳动妇女,她生活在40年代的冀中抗日根据地白洋淀地区。党的领导,丈夫的关心鼓励,革命战争的熏陶,使水生嫂的政治思想认识不断进步,由一名温柔多情、细腻体贴的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一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抗日游击战士,显示出新一代劳动妇女的精神风貌。
––––时代赋予了两个妇女不同的命运。
附:
1、文学流派·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是一个以孙犁为主要代表,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内容并形成一定艺术特色的小说流派。该派的作品大多从农村日常生活中提炼题材,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把人物的心灵美与自然美融合在一起,既有真实细致的描写,又有浓郁的抒情气氛,格调清新,语言明快,富有感染力。
2、白洋淀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3、课文补注:
孙犁及其小说:孙犁,原名孙树勋。从1939年起开始小说创作,到新中国成立前。著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后汇集于《白洋淀纪事》,另有中篇小说《村歌》。孙犁是抗日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第三代作家。在解放区的短篇小说家中,孙犁是赵树理之外最重要的作家。
孙犁的小说,大都是描述他的故乡----冀中平原的白洋淀水乡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尽管取材多为严酷的战争年代的人物、事件,但往往不从正面去描写战争,而是把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真实地结合起来,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在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格化的描写,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把白洋淀人民保卫家乡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展示人民群众爱民族、爱国家、爱同志的优美情操。孙犁的小说带有抒情诗般的格调,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这是孙犁小说特有的风格。
孙犁的作品具有本质意义的特点:(一)“孙犁的作品,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小说,却有近似于诗歌和音乐那样的艺术魅力,像诗歌和音乐那样的打动人心,其中有些篇章,真是可以当作抒情诗来读的,当作抒情乐曲来欣赏的。作家在艺术上所追求的,似乎是一种诗的境界,音乐的境界。”(二)孙犁作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气息,“像吴召儿和双眉这样的人物形象,像荷花淀和芦花荡这样的生活场景,都是被充分浪漫主义化的。乍看起来,好像不大真实,其实这比真实还要真实,比真实还要美”。(三)“孙犁的文学语言,可以说得上是一种美的语言,它们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赋予作品一种独特的诗意和艺术魅力。”总体来说,孙犁“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正是那些焕发着劳动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地方,那些激荡着强烈的,亲如骨肉的阶级感情的地方”。(参照黄秋耘的《关于孙犁作品的片断感想》)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上海科学院出版社)
孙犁的艺术追求:孙犁是一位兼有诗人与学者气质的小说家。正是那种隔着时间的距离看生活和对生活进行理性探索的倾向,使他的小说尽管以情胜,却决不浅薄,那弥漫着的氤氲,常把你的情思引向高远的境界。他曾教人以“不能胶滞于生活”,他自己的创作,因立意不限于记录一种生活状态,虽在极平凡的文字间也别有寄托,使人读之,自然生“淡远之想”,体味到无尽的“余意”。这就是孙犁,一个“单纯情调”的追求者,冀中平原乡村风情画的画师,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是解放区文艺的奇花异卉。它们不但以自己的形式包容时代内容,而且在当时及其后,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训练了一些能鉴赏他的细腻委婉曲调的耳朵。它们是民族风格的,但并不以袭用既有的民间形式为标志。它们是雅俗共赏的,质朴而不流于粗率,浅易中自有淡雅的风韵
【总结】最新一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www.kmf8.com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语文第二册教案:荷花淀”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 高一语文第二册教案:荷花淀
- › 高一语文教案:屈原列传
- ›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 › 高一语文基本和提升学习方法
- › 怎样才能学好高一语文?
- › 高一语文教案:演绎推理教案
- › 高一语文教案:合情推理教案
- › 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 ›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计划
- › 高一语文上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
- ›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第二册教案:荷花淀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第二册教案:荷花淀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第二册教案:荷花淀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语文第二册教案:荷花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