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09•盐城联考)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C.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D.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8.(2010•新泰模拟)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9.在明清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商人 “以末敛财,以本守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种现象导致的最不利的后果是 ( )
A.小农破产影响社会稳定 B.破产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来源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D.土地集中经营提高了商品化程度
10.(2009•南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六、知识拓展:
1、“本业”和“末业”
从战国到秦汉,人们通常把农业和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称为“本业”,而把工商业和服务性行业称为“末业”。商鞅变法时下令:“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重本抑末,也就是是重农抑商。
2、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关系:
(1)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限制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和增加政府收入而实行均田制。
(2)均田制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但是未触动占田的大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
(3)总之,土地兼并是均田制实行的原因,又是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均田制是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而实行的,但是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它。
3、租佃农民与自耕农的区别:
(1)背景不同:前者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后者是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而产生。
(2)身分、地位不同:前者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往往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后者是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3)前途不同:前者在明清时期与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有了较大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后者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
- 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 ›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寒假作业
- › 高一历史寒假练习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高一历史寒假基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一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二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三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一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二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材料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