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大家对www.kmf8.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板书: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割据”一词我们接触很多,如近代前期“军阀割据”等,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割据”的准确概念。“割据”是指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工农武装割据”的“工农”二字说明这种“割据”性质是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等劳动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那么我党革命先辈们对“工农武装割据”是如何作理论界定的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指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在中共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这一理论强调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重要的条件;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核心发展的战略基地。那么毛泽东同志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一理论的呢?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采取了哪些革命行动?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一、“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背景
1.大革命失败及其教训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两党合作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加上中共领导人的“右”倾错误,致使这场运动终归失败。从失败的教训里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开始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教师将本部分内容制成两个表格,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两表。
两大武装起义简表
名称主要领导人时间经过结果特点意义
南昌
起义 周恩来、贺龙、叶挺。
朱德、刘伯承 1927年8月
1日 起义后部队南
下,一部由朱、陈率领转
战湘南,另一部进入海陆丰 失败 武装反抗国民
党第一枪,起义主力是我党控制下的国民革命军部队 1.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2.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
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秋收起义 毛泽东等 1927年9月 起义在湘赣边
爆发,起义军分三路攻长沙,损失惨重,部队南下向山区进军 失败 起义的主力是
工农武装,并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八七”会议简表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8月7日 汉口 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方针的报告》
②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
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新
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
出了巨大贡献。
●制作《南昌起义代总指挥贺龙》、《八七会议旧址》、《部署秋收起义的旧址》、《瞿秋白》、《毛泽东》等幻灯片,将《八一起义》影片有关精彩片断制成声像资料,在点拨“南昌起义”的过程中展示,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
3.三大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影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其直接结果都是“失败”,其原因就是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坚持走城市革命的道路,而这些起义的失败说明,在中国走城市革命的道路是完全行不通的。失败的教训是惨痛的,可也是十分可贵的,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共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正是这些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我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摸索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与国民党的政权对峙局面。
板书: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实践探索
●出示幻灯片《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或教师在黑板上制作简易图,并在学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点击浏览下一页](/pd_jx/UploadPic/2014-2/201422803157239.jpg)
![点击浏览下一页](/pd_jx/UploadPic/2014-2/201422803157637.jpg)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着重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向农村进军,原因,可引导学生看教材第9页第2自然段;二是选择井冈山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地势险峻,群众基础好,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
2.理论探索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走城市的道路。
3.局面形成
投影《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引导学生注意三点:一是注意熟悉各革命根据地的位置及其这些根据地所处位置的共同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前面的理论总结;二是使学生认识到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推动下,从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到1930年的短短三年时间内,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三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的区别,然后展示幻灯片:
军阀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
形成背
- 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寒假作业
- › 高一历史寒假练习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高一历史寒假基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一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二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三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一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二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材料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下教案第一章: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