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阅读课文)
师:“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这些决策、决定,为全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极大地鼓舞了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
4.秋收起义
师:(1)(指导学生结合《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和补充材料,并研究性学习)
A.与南昌起义相比,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说明了什么?
B.毛泽东文家市决策,弃攻长沙,改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意义何在?
C.三湾改编对革命军队的建设,有什么重大影响?
D.向井冈山进军,取得了什么成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以期对湘赣边秋收起义的概况有基本的了解,进而较深刻地理解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补充材料三: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
——摘自《秋收起义》
生:(结合史图,阅读、分析课文和补充材料,回答问题)
师:(评析学生回答并作简短小结)湘赣边秋收起义是“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影响重大的武装起义。在毛泽东带领下,起义军经历了初期进攻城市失败、转而进军农村成功的转折过程,并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实践表明,毛泽东创造的革命武装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
师:如何理解课本有关对武装起义的评论?
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发表看法)
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综合学生的分析、认识、作出归纳)(1)武装起义的功绩:①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土地革命时期。②创建了人民军队,确定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③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高扬了党的旗帜。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鼓舞了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⑤开创了中国革命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2)武装起义的主要教训:①首先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因而不能成功。②革命武装力量必须同农民、同土地革命相结合。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思考问题:A.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后,怎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生:(阅读、思考)
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范例。
2.井冈山会师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师:(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了解井冈山会师的概况,理解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成立的历史意义)
(2)(提示学生:井冈山会师后成立红四军,是表示继承和发扬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的光荣传统)
生:(阅读、思考)
师:(对学生的分析、回答加以小结)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并产生了第一支主力红军,对巩固和扩大井冈山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
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本部分可据时间选讲)
师:有了以上实践,“工农武装割据”日渐升华为一种思想理论。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研究性学习)
A.毛泽东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这一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应如何理解?
C.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D.这一思想的提出,给予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为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引导学生分析课后材料解析题)
师:(总结)为了及时总结井冈山和其它根据地的经验教训,批判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和右倾悲观论调,毛泽东相继写出了这三篇不朽文章。毛泽东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出发,科学论证了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强调红色政权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可靠后方和依托,三者相互依存,密切配合。并进一步指出,红色政权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和争取全国革命胜利联系起来。这就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对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从理论方面说,它基本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这样一条道路;从实践方面看,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井冈山以及各革命根据地、各地的红军武装,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
4.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师:(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以理解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全国革命形势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2)(提示学生:1929~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之间连年混战,先后发生蒋桂、蒋冯、中原大战等战事,客观上给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展以有利时机)
生:(读图)
师: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经过近三年的游击战争,到1930年夏,红军已达10万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遍及十余省的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全国革命形势,自大革命失败以来,重新走向高涨。
- 高一历史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案
- › 高一历史非选择题寒假作业
- › 高一历史寒假练习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高一历史寒假基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一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二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三
- › 高一历史练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一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选择题二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材料题
- › 高一历史练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练习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一历史教案: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