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历史辅导资料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 正文

高一历史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

[10-20 00:48:13]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8579
概要: 【摘要】鉴于大家对www.kmf8.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一历史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二、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三、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
高一历史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标签:高一历史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摘要】鉴于大家对www.kmf8.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历史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历史教案: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二、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三、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四、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 完成表格

时期 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技术的提高 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水利灌溉的发展

原始农业 ------------

商周 ------------

春秋战国 -------------

两汉 -------------

魏晋南北朝 ¬---------- -------------

隋唐 --------------- -------------

宋朝 ------------- --------------- -------------

明清 ------------- -------------

农业进步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二)、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设问:

(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4)如何评价这一经济形态

合作探究

1、分析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

2、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五、知识检测

1.(2010•郑州模拟)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2.(2010•临沂二模)“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3.(2010•枣庄二模)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4. (2011年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5.(2010•新泰二模)《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7.(2010•泰安二模)在河南辉县曾出土了一个铁犁,构造比较简单,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做垄,此生产工具的出土证明了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期可能是 ( )

A.春秋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8.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 )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9.(2010•山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 )

A. 生产工具的改进 B. 自然环境的变化

C. 耕作经验的丰富 D. 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10.(2009•广州九校模拟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

材料一 林父与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

人物 生产劳作 其他活动 外出活动 休闲 统计

林父 113(31.8%) 96(27.04%) 28.5(8.03%) 117.5(33.1%) 355(100%)

林光錀 308(86.7%) 22(6.2%) 5(1.41%) 20(5.63%) 355(100%)

说明:①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

②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材料二 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天)

[1] [2]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一学习辅导 - 高一历史辅导资料 - 高一历史教案
上一篇:高一历史教案: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