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①2.3 ℃,②2.4 ℃,③2.9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___ ℃。
答案 (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
(3)偏小
(4)不相等 相等 因为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能生成0.027 5 mol H2O,而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只能生成0.025 mol H2O,因此所放出的热量不同。但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
(5)2.35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的原理、“量热器”的组成以及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然后按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和判断。
(1)碎纸屑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3)不盖泡沫塑料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将偏小。
(4)由中和热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而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所测温度2.9 ℃显然是错误的,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应是①与②的平均值。
2.H2SO4溶液和KOH溶液反应时有热量放出,并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2。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E1和E2的大小关系:E1________E2。
(3)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①用20 g NaOH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放出________ kJ的热量。
②用0.15 mol Ba(OH)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____kJ的热量。
答案 (1)H+(aq)+OH-(aq)===H2O(l)
(2)> (3)①28.65 ②17.19
知识点二 盖斯定律
3.已知298 K、101 kPa条件下:
①4Al(s)+3O2(g)===2Al2O3(s) ΔH=-2834.9 kJ•mol-1
②4Al(s)+2O3(g)===2Al2O3(s) ΔH=-3 11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为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为O3为放热反应
答案 A
解析 据盖斯定律,①式-②式得:3O2(g)===2O3(g) ΔH=284.2 kJ•mol-1
即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O2比O3稳定,由O2变为O3为吸热反应。
4.已知:H2O(g)===H2O(l) ΔH=Q1 kJ•mol-1
C2H5OH(g)===C2H5OH(l) ΔH=Q2 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1
若使46 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Q1+Q2+Q3) kJ
B.0.5(Q1+Q2+Q3) kJ
C.(0.5Q1-1.5Q2+0.5Q3) kJ
D.(3Q1-Q2+Q3) kJ
答案 D
解析 46 g酒精即1 mol C2H5OH(l)
根据题意写出目标反应
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
然后确定题中各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
则ΔH=(Q3-Q2+3Q1) kJ•mol-1
5.科学家盖斯曾提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利用盖斯定律可测某些特别反应的热效应。
①P4(s,白磷)+5O2(g)===P4O10(s)
ΔH1=-2 983.2 kJ•mol-1
②P(s,红磷)+54O2(g)===14P4O10(s)
ΔH2=-738.5 kJ•mol-1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P4(s,白磷)===4P(s,红磷) ΔH=-29.2 kJ•mol-1
解析 方法一:待求的方程式:P4s,白磷===4Ps,红磷
――→由①-4×②得到热化学方程式P4s,白磷===4Ps,红磷ΔH=-29.2 kJ•mol-1
方法二:
知识点三 反应热计算
6.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4.5 g水蒸气放出60.45 kJ的热量,则反应:2H2(g)+O2(g)===2H2O(g)的ΔH为( )
A.-483.6 kJ•mol-1 B.-241.8 kJ•mol-1
C.-120.6 kJ•mol-1 D.241.8 kJ•mol-1
答案 A
解析 要求方程式中生成2 mol H2O(g)的ΔH,已知4.5 g水蒸气生成时放热60.45 kJ,
比例关系:4.5 g241.8 g•mol-1=60.45 kJQ
解得Q=483.6 kJ,故ΔH=-483.6 kJ•mol-1。
7.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O(g)+12O2(g)===CO2(g)
ΔH=-282.8 kJ•mol-1
现有CO、H2、CO2组成的混合气体67.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kJ,并生成18 g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
A.80% B.50% C.60% D.20%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生成18 g液态H2O知混合气体中含1 mol H2,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571.62 kJ=285.8 kJ。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10.0 kJ-285.8 kJ=424.2 kJ,则CO的物质的量为n(CO)=424.2 kJ282.8 kJ•mol-1=1.5 mol,V(CO)%=1.5 mol×22.4 L/mol67.2 L×100%=50%。
练基础落实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答案 C
解析 放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A错误;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与吸热、放热反应无关,B错误;通过盖斯定律可以间接测量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C正确;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的反应条件不会影响ΔH的值,D错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
- ›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选择题
- ›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非选择题
- ›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选择题
- › 高二化学寒假作业填空题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基础达标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综合运用一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综合运用二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拓展探究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练习及解答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时练习基础达标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时练习综合运用
- › 高二化学练习: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时练习拓展探究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