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3分)
(2)简析本诗,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B、
枕上述梦
陆 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②死堪羞。
【注】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3)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2分)
(4)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开”字的表达效果。(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9、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A、薛蟠之妻金桂脾气十分恶劣,常使性弄气,先时不过挟制薛蟠,后来依娇作媚,将及薛姨妈,又将至宝钗,宝钗则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一日,金桂恰巧得知香菱的名字是宝钗取的,便抓住机会嗤之以鼻,硬将其改为“秋菱”。
B、宝玉生日,妙玉送来贺帖,帖上署有别号“槛外人”,宝玉不知该如何回帖,便去问黛玉。路遇岫烟,得知她与妙玉有交情,便询问回帖之事。岫烟说妙玉认为汉以来只有“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两句是好诗,所以只要自称“槛内人”便可称了妙玉的心,宝玉听后如醍醐灌顶。(《红楼梦》)
C、朱吟秋恳求吴荪甫帮忙让杜竹斋将他到期的贷款延期。不料吴荪甫却对他囤积的干茧心怀不轨,吴荪甫怂恿韩孟翔再借款给他,条件是以干茧作抵押,并且只给一个月限期。到期后若朱吟秋还不起钱,就把他的所有干茧作为抵押品由吴荪甫自由处置,这样就将朱吟秋的茧子挤出来。(《子夜》)
D、马斯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被诬告的马斯洛娃伸冤,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涅赫柳多夫决定陪她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但是,马斯洛娃拒绝了他,决定与西蒙斯结婚。(《复活》)
E、涅赫柳多夫回到圣彼得堡,就去医院告诉马斯洛娃上诉被驳回,维持原判。医院看门人告诉他马斯洛娃因为和一个主治医生调情而被送回监狱去了。事实上,所谓马斯洛娃和主治医生调情,不过是她反抗了一个年轻主治医生对她的调戏。(《复活》)
(2)简答题(5分)简述《红楼梦》中宝玉第一次细赏宝钗的金锁的主要情节。
100
(二)1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论语?微子》)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伯夷和叔齐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B、孔子认为柳下惠和少连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可是他们的言语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
C、孔子认为虞仲和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是逃避现实,是不可取的。
D、孔子没有完全否定这些逸民,但他不选择他们的老路走。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所反映的孔子为人处事的态度。(3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注释】 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1-13题
值得关注的“汶川答卷”
这是条非常不起眼的新闻——前年7月由北大教授何志毅等人在四川安县黄土镇方碑村发起的“一帮一”灾区重建计划有了新进展。据当时的参与者、一位知名经济专栏作家透露,到目前,已有270多人成为了这项重建计划的借款者,受惠于该项计划的灾区农民达415户。
所谓“一帮一”灾区重建计划,是一个城市家庭以1万至2万元的无息借款,帮助一户受灾家庭重建倒塌的房屋,专款专用,受助家庭在5年内逐年还清这笔借款。出借人、借款人需签订借款协议,而方碑村的村委会则作为第三方担保。项目有详尽的制度设计,设计的原则是,灾后重建依靠村民自救,在各方帮助的基础上,使村民们有自信、有尊严地重建家园,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与国家上亿元的救灾投入、企业上千万元的慈善捐赠相比,这个项目实在是微小,加之项目的制度设计又有颇多学术上的探索,理性有余,煽情不足。因此,项目启动之时,媒体报道寥寥。今天,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的一个灾区重建实验,淡忘了一次“以市场化方式调动民间力量进行灾后重建”的探索。
很为这样的淡忘而惭愧不安。
一直以来,我们对灾区重建的关注多集中在投入多少资金、启动多少项目、建成多少房屋上,而对重建模式的思考和探索,对民间力量和智慧的关注,有所欠缺。我们习惯于为一些宏大思路击掌,却忽视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有可能带来制度影响的小变革。
在有选择的关注中,我们可能将这些同样有价值的变革淡忘了。方碑村不是重灾区,也没有更多媒体的关注,何教授们之所以选择方碑村,纯粹出于学术标准——作为中等受灾区,它不大不小,不穷不富,是四川灾区的典型样本。在一个渴望“速成”、期待“速生”的社会,一个需要三五年才能见效的“典型”如何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诚然,如果何教授们懂得炒作,事情可能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这场实践非但不会被淡忘,还有可能成为某一类典型,甚至会有利于该项目的完善和推广,调动起更广泛的社会力量,造福更多的灾区民众。比如,他们可以视项目的进展有节奏地展开宣传——组织几场新闻发布会,请领导和媒体参加签约仪式,把“我和农民兄弟”的故事演绎成话剧甚至十几集的电视剧,将受惠农户请到某某晚会现场等。
何教授们没有选择炒作,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学术刊物上刊登了专题,以这样纯粹学术的方式,做了除捐款之外所能做的最符合本职的贡献。倘若这样一份立足长远,用自己的良知、能力和远见所给出的“汶川答卷”,也需要商业化的炒作才能被发现、被关注,那是我们的失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