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物理复习高三物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 正文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

[10-20 00:46:57]   来源:http://www.kmf8.com  高三物理教案   阅读:8715
概要: 五、我国降水特点(一)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且愈向内陆减少愈为迅速。2、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尤以面迎东南、西南季风者为甚,面迎西风带降雨少一些。我国水汽的源地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它们随着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西风以及寒潮进入我国,因其性质和源地距我国远近不同,所以影响也不一样。其中以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最大。我国东部山地面迎东南季风,故山地东坡降雨比西坡多,如台湾山地和五指山东坡年降水2000毫米,而西坡只有1000毫米。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面迎西南季风,则山地西坡降雨多于东坡。如高黎贡山西坡年降雨2000多毫米,而东坡还不到1000毫米,西北地区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面迎西风环流,故山地西部降雨多于东部。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降水最多地方 时间 年平均降水量 最多的一年火烧寮 1906-1944(38) 6557.8毫米 8409毫米巴昔卡 1931-1960(29) 4095毫米降水最少的地方 托克逊 吐鲁番 且末 若羌 冷湖年降雨量(毫米) 6.3 16 18.3 15.6 15.44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标签:高三物理教案模板,http://www.kmf8.com

五、我国降水特点

(一)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且愈向内陆减少愈为迅速。

2、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尤以面迎东南、西南季风者为甚,面迎西风带降雨少一些。

我国水汽的源地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它们随着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西风以及寒潮进入我国,因其性质和源地距我国远近不同,所以影响也不一样。其中以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最大。我国东部山地面迎东南季风,故山地东坡降雨比西坡多,如台湾山地和五指山东坡年降水2000毫米,而西坡只有1000毫米。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面迎西南季风,则山地西坡降雨多于东坡。如高黎贡山西坡年降雨2000多毫米,而东坡还不到1000毫米,西北地区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面迎西风环流,故山地西部降雨多于东部。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降水最多地方 时间 年平均降水量 最多的一年

火烧寮 1906-1944(38) 6557.8毫米 8409毫米

巴昔卡 1931-1960(29) 4095毫米

降水最少的地方 托克逊 吐鲁番 且末 若羌 冷湖

年降雨量(毫米) 6.3 16 18.3 15.6 15.4

4、地区干湿状况

干燥度(K):表示某个地区的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它是根据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求得的。

干湿状况 干燥度 相当的年等雨量线

湿润区 K<1.0 K=l.0≈ 800毫米水田稻米产区

半湿润 K=1.0~1.49 K=1.5≈400毫米旱地耕作区

半干旱 K=1.5—4.0 K=4.0≈200毫米畜牧业基地

干旱 K>4.0 200毫米以下干旱荒漠区

5、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各季降水多少不一

(1)夏季雨最多,冬季雨最少,春季和秋季干湿过渡时期而稍多。

(2)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秦岭一淮河以北降水集中于夏季的程度更大。

(3)伊犁、塔城、阿尔泰地区,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四季分配比较均匀。

(4)台湾东北部冬雨最多,夏雨最少,春、秋两季相仿。

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一般说来,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新疆西部,春雨多于秋雨,其他地区则是秋雨多于春雨。全国各地的干湿季节变化可以归纳为如下七种类型:

地区 干湿季节变化类型

华北 春旱夏雨型

长江中下游地区 春雨、梅雨、伏旱型

青南、藏东、川西和云南大部及华南 冬春旱夏秋雨型

青藏高原西部 夏雨集中型

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 全年多雨型

东北东部地区 夏秋雨型

西北内陆 全年干旱型

6、各季降水强度大小不同

(1)沿海一带降水强度特大,愈向内陆强度愈小。

(2)山地迎风坡前降水绝对强度特大,如太行山东南,伏牛山、大巴山以东,燕山南麓,川西北等地。

7、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就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总的变化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大。

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变率大;湿润地区的雨季期间变率小;极锋气旋性降水的区域、季节,降水变率小。山地的迎风坡变率小,背风雨影区变率大。

长江以南年降水变率约10%~15%,东南沿海地区约15%~20%,华北地区大于25%,河北中部和河套地区可达30%,东北地区大多在15%以下,四川西南和云南南部小于10%,为全国最小值。吐鲁番、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可达40%~50%,为全国最大值。但这些地区年降水量仅几十毫米,属于灌溉农业区,高变率的实际意义不大。西北内陆山区的降水变率一般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小。

8、降水变率的一般特点:

(1)就全国来说降水具有较大的年变率

大致是北方>南方,内陆>沿海。

(2)夏季风控制时间长的地区变率小(长江以南地区),气旋活动频繁的地区变率小(东北地区与江南、浙闽丘陵地区), 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变率最小(因西南季风性质较稳定)

(3)华北降雨变率大(夏季降雨不稳定,且强度又特别大,其他季节的雨量不可靠,西北地区因降水很少,且以阵雨为主,很不稳定,故变率特大。

(二)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

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有三:

1、由于纬度位置所决定的气温南北差别

2、由于大陆相对于海洋位置所引起的气候湿润程度差别

3、高原和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影响也很巨大。

这三方面的影响是综合起作用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三者彼此作用的强度却有很大的差别。

(三)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对农业和工程建设的影响

1、我国各地比较普遍地发生旱涝灾害

水分状况的这些特征,对农业和工程建设的影响很大。降水的季节变化使我国各地比较普遍地发生旱涝灾害,旱季里,农业要求灌溉,雨季又要求防洪,生长季与雨季比较一致则有利于农业生产;雨季还可使道路泥泞不堪,暴雨可冲毁道路等等。内陆干旱决定了那里要有灌溉才有农业,而道路由于过早,也容易引起扬尘。

2、东南部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旱、涝都比较突出

我国年降水变率大,它与我国季风势力强弱变化大,每年台风登陆次数的多寡、移动路径的变化以及寒潮爆发的次数和势力的强弱有关。在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季风环流多变,旱、涝都比较突出。如华北地区冬、春的干旱和盛夏的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的伏旱与夏秋季的洪涝都经常发生,尤其是华北的春旱几乎年年都有,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3、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季风势力强弱所导致的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以及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都是常有的现象。在内蒙古、新疆干旱少雨地区,基本上没有大的洪涝问题,但在冬季强大的寒潮爆发南下时,也常会形成大的雪灾。由此可见,较大的降水变率,它是我国气候的一大弊端,是形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重要原因。根据历史资料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在我国就发生有旱灾1056次,水灾1029次,几乎平均每年就有一次水灾或旱灾,所以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搞好水利建设,乃是极为重要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三物理教案高三物理教案模板高中学习网 - 高三学习辅导 - 高三物理复习 - 高三物理教案
上一篇: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海岸及海域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