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由甲烷、氧气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4分)(2008•全国理综Ⅱ,26)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 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 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B 4.C 5.C 6.A 7.A 8.D 9.D 10.D
11.A 12.C
13.(1)反应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 没有影响 降低 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
(2)-198
(3)SO2+V2O5===SO3+2VO2 ,4VO2+O2===2V2O5
(4)0.025 0.05
(5)-1 185 kJ/mol
14.(1)NO2(g)+CO(g)===CO2(g)+NO(g) ΔH=-234 kJ/mol (2)> (3)30% 大 (4)O2+2H2O+4e-―→4OH-
15.(1)32Cl2(g)+P(s)===PCl3(g) ΔH=-306 kJ/mol
(2)PCl5(g)===PCl3(g)+Cl2(g) ΔH=93 kJ/mol 25% 大于
(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 kJ/mol 等于
(5)PCl5+4H2O===H3PO4+5HCl
C.它在高温时不与氧气反应
D.碳纤维复合材料不易导电
16.欲从碘水中萃取碘单质,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酒精 B.汽油 C.四氯化碳 D.苯
17.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瓶盛放NaOH溶液,不可用玻璃塞
B.镁条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SiO2与纯碱高温可生成CO2,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液氨在空气中大量泄漏,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不会爆炸
18.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苦卤中加石灰乳过滤得沉淀,然后加盐酸,经浓缩、结晶、脱水、电解可以得到金属镁
B.从海水中可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或其水溶液都可制得Cl2
C.利用蒸馏原理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是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D.将苦卤浓缩、氧化,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可提取溴
第Ⅱ卷(46分)
说明:将19—24题的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对应的题号和位置,否则不得分。
二、填空题(36分)
19.(8分)下图中A~J均代表无机物或其水溶液,其中B、D、G是单质,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是红棕色的固体,G是气体,E有两性。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
(2)I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3)A和B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的工业用途 。(只写一个)
20.(7分)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制取 CO2的离子方程式: 。
(2)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 溶液(符合:既除去杂质气体又生成CO2)。
(3)必须用装置C除去气体中水蒸气的理由是:水蒸气与黑色固体高温下反应生成的
会干扰试验(填分子式)。
(4)若根据F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也能确认CO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中装置
与 之间连下图所示的 装置(填序号)。
21.(9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加入的干燥剂是 (填序号)①浓硫酸 ②无水氯化钙 ③碱石灰;
(3)能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①C中 、②D中有无色液体生成;
检验NH4+的方法(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NaOH溶液并加热,用
试纸在管口处检验,试纸变蓝色,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4)计算生成2.8g氮气,转移电子数为 。
22.(12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进行试验: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微微加热c,其目的是 。
(2)若要证明H2SO4酸性强于H2SO3、H2SO3酸性强于H2SiO3:
向a中加浓硫酸、c中加适量Na2SO3粉末,d中加入 溶液。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若要证明c中生成的气体是SO2,d中加入品红溶液后,打开活塞b,反应开始,待d中溶液
后,再 试管d中的溶液(填实验的操作),颜色又恢复,证明气体是SO2。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三、计算题(10分)
23.(4分)向100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后,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硫酸,所加入硫酸溶液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1)当加入45mL硫酸溶液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计算原氢氧化钠浴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24.(6分)32g铜与15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的NO2和NO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 高三化学竞赛试题练习
- ›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物质的分类
- › 高三化学同步练习:易错点
- › 高三化学—有色物的颜色同步练习
- › 高三化学—离子共存问题同步练习
- › 高三化学同步练习:元素金属性强弱
- › 高三化学: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步练习
- › 高三化学实验:固体酒精实验
- › 高三化学:检验尿糖实验的基本操作同步练习
- › 高三化学:玻璃棒点燃了冰块同步练习
- › 高三化学:维生素C测定的基本操作同步练习
- › 高三化学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同步练习
- › 高三化学:离子反应常见类型同步练习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化学竞赛试题练习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化学竞赛试题练习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化学竞赛试题练习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化学竞赛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