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文言文赏析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几点技巧» 正文

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几点技巧

[10-20 00:38:14]   来源:http://www.kmf8.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8201
概要: 表否定——弗 勿 毋 无 莫 未 非 不 否 靡 亡 未尝(不 没有)表反问——“岂 宁 独 庸 其”,它们后边有“乎 邪 哉”搭配表推测——其 殆 盖 庶 或 其 得无 无乃 庶几7、介词:放在名、代、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原因、目的、方向、对象等。常见的有——于 以 为 与8、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句子的词。 www.kmf8.com 常见的有——而 以 则 且 虽然 与 及结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假设、修饰。9、助词: ①结构助词——之 者 所②语气助词——陈述语气——也 矣 焉 耳疑问语气——乎 与(欤) 邪(耶)感叹语气—&md
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几点技巧,标签: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kmf8.com

表否定——弗 勿 毋 无 莫 未 非 不 否 靡 亡 未尝(不 没有)

表反问——“岂 宁 独 庸 其”,它们后边有“乎 邪 哉”搭配

表推测——其 殆 盖 庶 或 其 得无 无乃 庶几

7、介词:

放在名、代、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原因、目的、方向、对象等。

常见的有——于 以 为 与

8、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句子的词。

www.kmf8.com

常见的有——而 以 则 且 虽然 与 及

结构、逻辑关系有: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假设、修饰。

9、助词: ①结构助词——之 者 所

②语气助词——陈述语气——也 矣 焉 耳

疑问语气——乎  与(欤)  邪(耶)

感叹语气——哉  夫  矣

句首语气——唯  夫  盖

10、兼词:①诸(之于,之乎)     ②盍(何不)     ③焉(于此,于之,于是)

11、叹词:常见的有——嗟乎  呜呼哀哉  呜呼  嘻  唉

12、特殊副词“相”“见”:

相:①互相。例如:四人相视而笑。

②递相,只能一对一、上对下、大对小等。

例如: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③起指代作用,在某种程度等于一个代词。

相当于第一人称。例如:本是同根生,相煎(煎我)何太急。

相当于第二人称。例如: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负你)。

相当于第三人称。例如: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救济他们)?

见:①相当于第一人称。例如:府吏见叮咛(叮咛我),结誓不别离。

有何见教(有什么教导我的吗?)

13、特别指示代词“者”“所”(一般语法认为是助词):

者:不能单独使用。“者字短语”属于名词性短语。

①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后组成的“者字短语”表示“……的人”“……的事”

“……的情况”   例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放在数词后组成“者字短语”。  例如:此三者皆人杰也。

③“似……者”“如……者”“若……者”: 译作“象……样子”

例如: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fú)者。

④放在判断句中主语之后的“者”:除了表示判断以外,还表示因果或停顿。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不能单独使用。“所+动词(形容词)=所字短语”属于名词性短语。

所:指示或指代动作行为的对象。后面有宾语就是指示,无宾语就是代替。

①所+及物动词+宾语:所字短语+宾语=定语+中心词。例如:取武阳所持图。(指示)

②所+及物动词+者:例如:所言者,国之大事。(指示)

③所+及物动词:例如:可汗问所欲。(指代,代替)

④所+形容词:例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⑤所+介词:介词也不能单独使用,其实是“所+介词(名词、代词不出现)+动词”

例如:   是吾剑之所从坠。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所+以:A、译作“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工具。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译作“……原因”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例如:强秦所以不敢加于兵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⑥无(有)+所+及物动词=动词+名词短语=动宾短语。例如: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⑦何+所+及物动词=疑问句宾语前置。   例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说明:《考纲》规定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文言虚词作为高考的考查范围。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句法

1、判断句: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古汉语里判断句多数都不用“是”,特点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①“……者,……也”表示判断: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君者,舟也(比喻性判断)。

它的变形“……,……也”“……者,……”“……,……”也表示判断:

例如:a、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b、天下者,高祖天下。c、刘备,天下枭雄。

②用动词“为”表示判断。例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③用副词“乃、亦、即、皆、必、非、则、”等帮助判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但这里的名词作谓语了。这些副词本身不当“是”讲,只是帮助判断。

例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环村皆猎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孙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注意:1、代词“是”作主语时,不应和判断句混淆。例如:是(这)吾剑之所从坠。

2、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例如:问今是何世?

2、被动句:相对于主动句而言。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宾语是受事者,叫主动句。

主语是受事者,宾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叫被动句。

①动词前加“被”“见”“为”“受”:

例如——(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文言文赏析文言文阅读,高中文言文翻译高中学习网 -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 文言文赏析
上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