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无乃…乎(哉、尔、也…)
不是;恐怕…吧?例: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不是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吗?】(《报》)\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到)这种局面后才找谋臣,恐怕晚了吧(不是晚了吗)?】(《勾》)
49.无所
没有…的人(或物),没有…;没有地方…,没有办法…,没有条件…
例: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能洗涤万物,包罗各类形态,而不回避什么。】(《愚》)\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向百姓征收,可又没有抵偿的东西。】(《促》)\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空苍茫湛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而没法看到尽头呢?】(《逍》)
50.无庸
不用,无须。例: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像寡人这样的人,怎么知道羞耻呢?请暂时不用打仗了。】(《勾》)
X
51.向使
当初假如,先前如果。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六》)
Y
52.一何…
多么…;为什么那么…例:使君一何愚。【使君你是多么愚蠢啊。】(《陌上桑》)
53.以故
所以: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此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游》)
54.以…故…
因为…所以…;因为…的缘故。例: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因为我的缘故,都被“愚”的名称玷辱了。】(《愚》)
55.以是
高中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含义:若干不同词性的词语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形成一种与原词语有联系或无联系的具有新的语法意义的语言形式。
(二)分类:
1、用于陈述句:
(1)无以·无从: 没有用来…的办法(话……)·无法
例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例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例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有以: 有(用来)…的办法(话……)·有办法……
例: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3)有所: 有…的(人·事·物·地点……)
例:故患有所不避也。
(4)无所: 没有…的(人·事·物·地点……)
例:几无所逃而死。
(5)是故·是以: 因此·所以
例:1、是故圣益圣,愚愈愚。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6)所以: 用来…的,……的凭借, …的原因, …的方法 ……
例: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吾知所以距子矣。
(7)然则: 既然如此,那么
例: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8)有…者: 有个…的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2、用于疑问句:
(1)如何·奈何·若何: 怎么(能), 怎么样, 怎么办
例:A·取吾璧,不与吾城,奈何?
B·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C·奈何取之尽鍿铢,用之如泥沙?
(2)何…为: 还要…干什么·为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如…何·奈…何: 对…怎么办, 把…怎么办
例:A·如太行、王屋何?
B·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4)不亦…乎: 不是…吗
例:以此为政,不亦惑乎?
(5)何…焉为: 有什么…呢
例:夫子何命焉为?
(6)庸…乎· 哪(能·管·用)…呢·
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其…乎:难道…吗
例: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8)得无…乎(耶)·无乃…乎(耶):恐怕(没有)…吧,莫非(没有)…吧,大概(没有)…吧,是不是…呢
例:A·揽物之情,得无异乎?
B·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9)孰与:跟(同)…比较,那一个(谁)…
例:吾孰与徐公美?
3、用于感叹句:
(1)孰若: 哪(能、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2)(其)…之谓也(乎): (恐怕·大概)说的就是…啊·(恐怕·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例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3)何其·一何: 多么
例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例2、何其衰也!
即“是以”。因此;据此。例: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前往可是臣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而会返回。】(《信》)
57.以…为…
认为…是…,把…当作…,任用…为…;用…做…例:不以(之)为耻,反以(之)为荣。【不把这看作是羞耻的,反而把它看作是光荣的。】\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集市上的人都把我看作品行低下的人,而把公子看作宽厚有德行的人,能谦下待士啊。】(《信》)
57.以为
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常常是中间省略“之”。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是因为我)认为小礼节没什么用处。】(《信》)\引以为流觞曲水。【(把泉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有才能的大夫。】(《廉》)
58.因而
据此而,因此而;因而;接着就。例: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然后敲树三次,一定有回应的人。接着就跟随他(走),就不会有障碍了。】(《柳》)
-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
- › 高中文言文的指导:梅的古诗词欣赏
- › 高中文言文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
- › 高中文言文赏析:兰亭集序
- › 高中文言文赏析:秋水
- › 高中文言文:《劝学》原文和译文
- › 高中文言文赏析:寡人之于国也
- › 高中文言文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 高中文言文赏析:《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和翻译
- › 高中文言文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和翻译
- › 高中文言文赏析:勾践灭吴原文和翻译
- › 高中文言文赏析: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和翻译
- › 高中文言文赏析:《种树郭橐驼传》原文翻译注释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