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欢迎来到高二语文学习栏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有着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所以小编在此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二语文说木叶教案”以为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解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二语文说木叶教案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
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木叶”意象的艺术特征,进而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二)解析
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领会本文深入浅出的说理议论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发挥联想力,使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的精微之处有更深的体察。
2.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分析诗歌的方法,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到祖国的诗歌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解析
学习本文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语言暗示性这一特质的方法——归纳法,使学生能够依据既有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文内容主要是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进而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个理论问题的。而学生,学过几首诗,但只是局限于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并没有深层挖掘诗句的表达技巧,对语言的微妙处也没有敏感的体察,要他们单凭自己的知识、能力积淀就能把握作品的精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担任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思索、探究,通过比较的方法,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才能很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借助多媒体,大量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领会本文深入浅出的说理议论方法。
3.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分析诗歌的方法,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李白的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
【明确】“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教师点拨:是的。“折柳”确实寓有惜别怀远意。这是有原因的,“杨柳”在古曲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绪。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柳”与“留”谐音;三是古有歌唱离别之情的《折杨柳》曲。这些暗示性的如“杨柳”这样的概念,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的《说“木叶”》,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林庚,著名的学者、诗人,有《唐诗综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细致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三、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点拨】如果我们用“→”表示“过渡到”、用“ ”表示“推出结论”,那么,本文整体写作思路可以作如下图示:
古人常以“木”入诗而不用或少用“树”入诗→为什么古人常以“木”入诗而不用或少用“树”入诗→因为“木”含有“落叶”、“枯黄”两大特征,而“树”无此特征→以“木”入诗便于写秋景并以秋景抒→(所以古人常以“木”入诗而不用或少用“树”入诗) 由此看来,“木”与“树”在概念上相去无几,但就艺术形象而言,其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于是一字千里。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问题一: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
【点拨】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我们把由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和结果图示如下:其中,→表示“由此想到”, 表示“以此寄托”, 表示“不能以此寄托”。
①“木” →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秋天 离人游子的愁绪。
②“树”→满树的叶子→浓阴→不是秋天 离人游子的愁绪。
- 高二语文说木叶教案
-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集锦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
- › 高二语文寒假测试题及答案《苏州园林》
- › 2016高二语文寒假课后练习《苏州园林》
- › 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桥之美》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记念刘和珍君》
- ›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暑假阅读练习
- › 高二语文《背影》暑假同步练习题
- › 2016高二语文《桥之美》暑假基础知识练习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分析习题
- › 高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练习及答案
- › 高二语文暑假测试题:《礼记·大道之行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说木叶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说木叶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说木叶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二语文说木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