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感到威胁而使用暴力
5岁的晨晨骑着小自行车跟在爸爸后面。爸爸大步流星地进来小卖部,晨晨被台阶和门槛挡在了门外面。这个小卖部晨晨很熟悉,他不着急,知道爸爸一会儿会出来。此时,一个比晨晨高一点的小男孩走过了,停在他面前,两眼盯着晨晨的小自行车。晨晨有点紧张,他鼓起勇气说:“这是我的!”小男孩并没有走开,走到了晨晨车后。晨晨感到了压力,他看看小卖部的门口,爸爸没有出现,又看看男孩,突然粗鲁地说:“这是我的,你再看我就打你了。”小男孩向后退一步,没有说话。晨晨见男孩向退,好像胆子更大了,瞪圆了眼睛大吼:“走开!打你!”此时,爸爸出来了,晨晨像有了救兵,眼睛等得更大了。爸爸绷着脸说:“干什么呢?”晨晨的腰挺的直直地说:“他看我的车!”爸爸说:“好了,人家就是看看,走了。”爸爸说完,大步往家走。晨晨骑上车紧追上去。
人都有维护自己利益,保障自己安全的意识,而且从小就有,再加上从小不正当的教育,使得一些性格原本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小就像扎起毛的公鸡,时刻准备为保护自己而战斗。案例中的晨晨就像是一个天生的战士,而爸爸丝毫没有注意孩子的问题,没有引导,也没给孩子安慰,幼小的晨晨心里依旧不安和激愤。
有的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谁欺负你了就揍他,打坏了爸爸掏钱赔!”还有的说:“谁惹你,告诉老爸,我收拾他!”这些话语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中学生打架,老师把事情告诉家长,或者孩子自己把事情告诉家长,家长第一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受伤,如没有受伤,家长马上就会觉得事情不是那么重要了。难怪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与同学大打出手,事后并不怕请家长,甚至不怕进公安局,这是家长从小错误教育的结果。
方法1:家长孩子和平解决问题
很多科学家现在已经证明,人类从开始呼吸第一口气时,就具有感觉愤怒的能力,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表达他的愤怒。等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以发脾气为表现形式的暴力行动达到顶峰。到3岁的时候,他们的暴力行为反而开始下降。此时,孩子若得到的是纵容或者漠视,暴躁情绪就不会下降。有5%的孩子会持续这样的状态很长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极其重要。
一些家长过度宠爱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怕孩子挨欺负,便教育他们用打人、掐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言语和行为与孩子固有的性格特质相符合,很快就会被孩子接受,觉得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很正常的行为,因为年龄小,根本不会考虑后果。所以家长不可以这样教孩子,幼儿园的孩子中间,故意欺负人的现象不多见,经常会因为不会表达自己的愿望而造成矛盾。比如,孩子想玩的玩具在别人手里,自己想玩不会表达,于是上来就“抢”,被抢玩具的小朋友家长就会觉得孩子受欺负了,要教孩子还击,这是不对的。家长不要让孩子感觉这一定是受到了威胁,要教孩子用语言沟通,让孩子动脑筋应对事情,而不是越来越暴力。与人交往的方法,请在本丛书中的相关内容中寻找答案。
对于中学生,家长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制造受威胁的气氛,鼓励孩子受到欺负就要还击,往往后果严重,因为孩子们不知道深浅,打起架来很玩命,到时候恐怕不是金钱可以摆平的。不如教会孩子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还要要求孩子忍让,多看别人的好处,不争一时之短长。
相关链接:
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请参看本书其他分册的相关内容。
方法2:消除假想的不安全感
当孩子面对一张愤怒的脸时,第一反应是害怕,马上提高警惕,做好随时还击或者逃跑的准备。孩子的恐惧来自于过去的经验,要拿事实证明给孩子看,让孩子明白想象和现实不一样。还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认识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理解什么时候有危险而什么时候没有。案例中晨晨爸爸,应该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看你的车,不是要抢,而是也很喜欢,可能他自己没有,想多看看你的车。他没有恶意。再有,爸爸很快就回来,会保护你的。你对小朋友大喊大叫是不应该的,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坏孩子,所以,以后别人看的车的时候,就让他们看好了。”通过家长的语言,和事实证明,晨晨假想的事情不会发生,从而逐步消除心里的顾虑。
请家长留心观察,孩子会在很多细节中,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家长,自己害怕,准备用暴力保护自己了。此时,正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家长要证实想象的危险不存在,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方法3:警惕孩子“以暴制暴”
小龙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总是被人欺负,直到上小学4年级,他突然不想忍耐了,和一个同学打了起来。爸爸知道后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他到了学校心里打鼓,怕同学报复他,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同学笑嘻嘻地对他赔礼,和要和他交朋友,从那以后,小龙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不打人,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敢打人,别人就不敢欺负你。于是,小龙一路打过来,在高一的时候被学校开除了。
小龙长期在幼儿园受到欺负,一直在忍耐中度过,长大之后发现原来可以以暴制暴,于是不再忍让,学会了自我保护。小龙的变化可喜又可悲,可喜的是不再被人欺负,可悲的是他可能会走向暴力。这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自卫的边界,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手。平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教会孩子不做让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同时留意孩子身边的事情,遇到孩子心神不安时,要及时帮助孩子,千万不要鼓励孩子以暴制暴。
关于解决孩子不会交往、学会自我保护等问题,本丛书要相关章节供家长参考,这里不再细致阐述。
- 孩子因感到威胁而使用暴力
- › 孩子因感到威胁而使用暴力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孩子因感到威胁而使用暴力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孩子因感到威胁而使用暴力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孩子因感到威胁而使用暴力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孩子因感到威胁而使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