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是实用性很强的一个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这一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也很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我把前面学过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掌握学生的旧知掌握情况。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导向,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时钟的更多奥秘吧!”接着我在讲台上摆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的面时,让学生发现钟面上还有一根走的飞快的针,从而认识新朋友秒。并让学生感受1分=60秒。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钟面时针走到数字10,就是10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1和2的中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8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8分钟。” 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10时8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kmf8.com ]的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经过时间的计算学生还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去积极引导与探索。
2、《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但是上这节课前,我并不这么觉得,我以为时间这节课很容易上,因为二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有点生活经验了,平时“几点钟了?”应该已经听得很多了,想想自己小时候,一年级就拥有了自己的小手表,很小就会看时间了,所以我就相信现在的小朋友也会看时间。但是真的上下来感觉并不好,学生确实不太能掌握时间这个概念,会看时间的小朋友很少,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时刻,比如7:55,8:56这种接近下一个整时的时间,学生都容易搞糊涂,误写成8:55,9:56,所以这个知识要反复讲解。我采用的办法是让学生看这个时间是怎么走的,我先把时间定在1:00,然后慢慢调时间,边示范,边解释,特别是到接近2:00的时候,提醒学生,虽然这个时间看上去是2:00,其实它并没到2:00,现在还是1时多,通过让学生对这个过程的观察,他们就理解得比较清楚。
学会看时间是最基础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更加特殊、复杂。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学生对1分(钟)、1秒的长短具有亲身感受,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了让学生建立1分钟和1秒钟的实际时间观念,课上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在学习“分”这一时间单位时,运用了“1分钟大约能写几个字”、“1分大约能走几步路”、 “1分脉搏大约跳几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到1分钟的时间的长度。在学习“秒”这一时间单位时,运用了“拍皮球20次用几秒”、“跳绳10次用几秒”、“跑50米用几秒”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起“秒”的经验和感性认识。
从《时分秒》的教学来看,作为老师,还是要多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3、《时、分、秒》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用24时记时法读几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建立小时,分,秒的量感,为第二教时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的打下基础.
设计教学时,我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实验教材内容为依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力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第一教时以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建立小时,分,秒的量感为主目标,第二教时以正确迅速地读,写钟面时刻为主目标.在教学时注意"时与小时"的区别.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力求体现: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
2,通过观察,合作,讨论,交流的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3,通过为学生提供经历(活动,实验,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小时,分,秒的长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kmf8.com ]的时间量感,
4,练习设计中强调体验与活动,力求同生活实际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感受时间段和时间单位的应用.
5,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4、《时、分、秒》教学反思
这节课进行的是“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鉴于时间的抽象性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使用了直观的课件让学生进行感知。虽然孩子们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由于直观的课件展示和生活中孩子们对时间已有的感性知识,所以孩子们比较容易地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此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密不可分。
Tag: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反思集锦二
- › 初中三年级数学暑假作业训练试题
- › 初中三年级数学家庭作业
- › 高三年级数学月考试题整理(理)
- ›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 › 三年级数学笔算小数加法教学设计
- ›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 › 三年级数学《1-测量》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16
-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 ›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反思集锦二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反思集锦二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反思集锦二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学反思集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