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2009年夏天,我离开了某某工学院,走进了另一所全新的校园——某某中心小学。在这里,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角色——二年六班的语文老师。然而,在我看来,学生和教师这两种角色在我身上必将一直存在。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很多教学观摩活动,也认真聆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如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二十年回眸·记忆中的精彩课堂”、“新技术·新模式”学科整合优质课、“同课异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等以及同校各年级的老师们开展的校级公开课,这些真实的课堂让我见识了一群优秀的语文教师,也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在那次“同题异构”的语文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同一篇课文。异中相同的是两位教师都设计了归纳课文大意这一教学环节。第一位教师以填空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轻松归纳了课文大意。第二位教师先后就分段归纳、合并段意、简洁完整等三方面分三步进行口头引导,最终使学生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初看,二者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再看,实现该目标的方法、途径是不同的;再想,导致教学方法不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位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区别:前者强调了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即“教教材”;后者则在理解课文本身的同时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习得,即“用教材教”。 在本学期所听的课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使我想起了大学时《课程与教学论》中关于教科书意义的相关内容: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重要工具。但是,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算作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媒介或工具,通过这些看得见的教科书来教学那些看不见的方法才是教科书最本质的作用。“真正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二、上课要有激情 “二十年回眸·记忆中的精彩课堂”活动向我们展示的均是历年获得全国特等奖或一等奖的课,那些优……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文章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会员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新教师(语文教师)第一学期听课体会与心得
- › 听新教师音乐汇报课有感
- › 新教师(语文教师)第一学期听课体会与心得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新教师(语文教师)第一学期听课体会与心得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新教师(语文教师)第一学期听课体会与心得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新教师(语文教师)第一学期听课体会与心得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新教师(语文教师)第一学期听课体会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