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模拟题初三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阅读复习试题» 正文

初三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阅读复习试题

[10-20 00:37:18]   来源:http://www.kmf8.com  中考语文模拟题   阅读:8602
概要: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恰当运用。答题时要在读通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前后句子,仔细揣摩语气,结合这些词语常用的用法,准确辨析这些词的细微差别,然后答题。参考答案:(1)其 (2)以 (3)之【考点训练】考点训练一苦斋记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①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天膏粱之子②,燕坐③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④(liǎo)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chóng)褥⑤,食必珍美,邮入必舆(yú)隶⑥,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⑦,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yù)肥之肠⑧,不可以实疏粝(lì);籍柔覆温之躯⑨,不可以御蓬藋⑩(diào)。虽欲效野夫贱隶,跼
初三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阅读复习试题,标签: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http://www.kmf8.com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

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恰当运用。答题时要在读通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前后句子,仔细揣摩语气,结合这些词语常用的用法,准确辨析这些词的细微差别,然后答题。

参考答案:(1)其 (2)以 (3)之

【考点训练】

考点训练一

苦斋记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①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天膏粱之子②,燕坐③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④(liǎo)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chóng)褥⑤,食必珍美,邮入必舆(yú)隶⑥,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⑦,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yù)肥之肠⑧,不可以实疏粝(lì);籍柔覆温之躯⑨,不可以御蓬藋⑩(diào)。虽欲效野夫贱隶,跼(jú)跳窜伏⑾,偷性命于榛(zhēn)莽⑿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                 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毋亦犹是夫!’”

明•刘基《苦斋记》

[注释]①(相为倚伏)互相依托。伏,隐藏。②(膏粱之子)吃膏粱的子弟,富贵家子弟。膏粱,精美的食物。膏,肥肉;粱,美谷。③(燕坐)闲坐,安坐。燕同“宴”。

④(荼)苦菜。(蓼)草本植物,味苦。⑤(重)双层。⑥(舆隶)仆役名,此动词。

⑦(艾)停止。⑧(醉醇饫肥)醉于醇酒,饫于肥肉。⑨(籍柔覆温)铺着柔软的垫褥,盖着温暖的被子。籍同“藉”,垫。⑩(蓬 藋 )用蓬草、  草等编的衣物。⑾(跼跳)慌张的样子。 跼,局促。⑿(榛莽)草木丛生的地方。

1. 解释加点的词。

① 相去能几何哉(          )

② 燕坐于华堂之上(          )

③ 一旦运穷福艾(              )

④ 虽欲效野夫贱隶(            )

⑤ 毋亦犹是夫(            )

www.kmf8.com

2. 翻译下列句子。

1. 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2. 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3.回答下列问题。

①孟子的原句是                    。此句出自我们读过的课文《                    》。

② “良药苦口利于病”下句的成语是                    。

③ “而勾践以尝胆兴”与成语                    相应。

考点训练二

名读书

[明]浮白主人

车胤囊萤读书①,孙康映雪读书②。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③胤答拜④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注释]①囊萤读书: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少时好学不倦。家贫,夏夜以丝囊盛萤火虫照明读书。②映雪读书:出自《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朝人孙康,好学。家贫,常映雪读书。③己而:不久。④答拜:回拜。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名读书    (               )

(2)车胤囊萤读书    (               )

(3)一日,康往拜胤  (               )

(4)见康闲立庭中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即出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死即举大名其。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E.名读书。

F.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把下面句子中的省略成份补写在括号里。

(     )问(    )(     )何往?门者曰:“(    )出外捉萤火虫去了。”

4.世上有许多事物一旦被普遍搬用,往往会走向它的反面,比如“囊萤读书”之类。请从你熟悉的成语(或比喻)中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5.结合你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谈你读了《名读书》的感想。(约50字)

考点训练三

下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

【材料1】

书湖阴先生壁①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模拟题中考语文模拟题大全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模拟题
上一篇:2016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