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猪肚”例析:
1.《那山那水那人》(2004年江苏高考佳作):
那水那人(江南人灵动)
那山那人(北方人沉稳)
那水那山那人(灵动而沉稳)
分总式,条理清晰,构思巧妙。
2.《忙,不亦乐乎》(2004年上海高考佳作):
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开头)
忙是问号。
忙是省略号。
忙是惊叹号。
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呼应开头)
总分总式,逻辑严谨,个性特征鲜明。
3.《感谢生活》(学生习作):
你勇敢地直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真
你虔诚地对待生活,生活将赐予你善
你热情得拥抱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美
并列式(横式),整齐美观,引人深思。
4.《人生三境界》(学生习作):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层进式(纵式),内蕴丰厚,哲理深刻。
5.《故乡颂》(学生习作):
东——森林世界西——白雪皑皑
南——荷花飘香北——巨龙横卧
空间式,选景典型,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6.《四季之歌》(学生习作):
春之恋夏之梦秋之韵冬之颂
时间式,分工合理,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忠告:框架模式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无论选择何种式样,考生应尽可能让文章有颗剔透的心(审题、立意),让文章的材料鲜活起来(选材、组材),让人物丰满起来(杂取种种),让事情生动起来(波澜、巧合),让景物美妙起来(修辞、烘托),让议论深刻起来(渲染、思辨)。
7、综合式(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结构:
这六个层次概括为六个字:点、正、反、深、联、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
(简洁,醒目,4行,可用两段开头法)
“正”——正面举例论述;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反面举例论述;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最详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较略
(联系青年与改革)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略写
(或论点,或发出号召……)
议论文主题部分思路拓展的技巧:
1由此及彼
2由正(反)及反(正)
3由浅入深
附:体现前三种思维方式的例文——
每个人都有一个宝藏
小学的时候,读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老虎,就拉开弓猛力地射去。第二天早晨,他估计老虎死去了,就去探看,发现“老虎”不过是一块巨石,而射出的箭已深深地扎进石头里去了。
后来又读到有关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当时很觉惊奇,不相信自己居然有如此大的劲力,于是又试着射了许多次,可箭还是一只只折了,最后他只好沮丧地放弃了。
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优哉游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入滚开的沸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
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机时刻才发出惊奇或无谓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在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
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其代表作《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一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能有一个机会到人世活一天,于是她选择了她12岁生日那天,在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然而让她伤心的是,她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着,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大地,你真是神奇得使人无法认识你,人们是否在活着的时候认识了生活呢?大多数的人都在虚度年华。”答案不言自明了:是懈怠!是对时日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那只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作文指导,初中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案,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 2017届高三考前作文辅导
- › 好句:2017元旦祝福语精选
- › 好句:2017给父母的元旦祝福语
- › 好句:2017送给朋友的祝福短信
- › 好句:2017送给死党的祝福短信
- › 好句:2017元旦恶搞祝福短信
- › 军训作文:2017高中军训感想
- › 2017年高考复习经典排比句
- › 2017年七夕祝福短信大全(172句)
- › 2017年高考语文最新作文精彩凤尾50例
- › 2017年高考语文最新作文绝美语段50例
- › 2017年中考优美段落50句欣赏
- › 2017年中考作文精美句子仿写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届高三考前作文辅导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届高三考前作文辅导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届高三考前作文辅导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7届高三考前作文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