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怀疑与批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记叙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或阐述“怀疑与批判”的意义和作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会想才能会写”,所以学习作文(特别是议论文),必须重视思维训练。求同思维要训练,求异思维也要训练。“求同”,就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善于归纳、概括,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求异”,就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别与矛盾,就要善于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写作此类话题,关键是要选好材料。那么,选什么材料来写才能出新出彩呢?
第一,选取文化层次较高的材料来写,会使文章立意高远。文化层次较高的材料,内蕴丰富,发人深省。选取这样的材料入文,显得高雅、醇厚。人们读了,定会有耳目一新,如饮醇酒之感。
第二,选取科技含量较高的材料来写,会使文章内容厚重。现在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可以说,科技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行文抓住这个主题,文中多有科技的内容,自然就会显得厚重有力。
第三,选取时代感较强的材料来写,会引起多数人心灵的共鸣。关注时代,思考时代,写出时代感较强的文章,就易于打动人心。
写作时还应注意:
①“怀疑”就是提出问题,“批判”则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从而加以否定。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尽相同,一篇文章很难将它们完全包容在一起。因此,行文时最好能侧重某一方面来写,使笔力集中,能酣畅尽意。
②学会辩证分析。在读书学习或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前人的结论或客观事物提出疑问,发表看法,这就叫做“怀疑与批判”。“怀疑与批判”是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没有怀疑、批判,就没有人类的文明进步;没有怀疑、批判,就没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我们看重怀疑,倡导批判,并非主张“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应,我们提倡的“怀疑与批判”则是唯物辩证思想的体现。以“怀疑与批判”为话题来写文章,就要对它的内涵、实质作理性思考,辩证分析。
⑶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些人去山里玩耍,下山的时候,面前出现一条羊肠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大家很高兴,决定沿此道尽快下山,远远地就看见山下的停车场,果然是条捷径!正当大家庆幸时,眼前出现一道断崖,而捷径在此一拐,伸向远方的一座小山村。大家一筹莫展,只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踏上另一条小道……曲曲弯弯地,浪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
山民知道每一条捷径通向何方,他们走起来,就是捷径;而我们追求“捷径”的心态,一开始就是踏上弯路的前兆。有时,走捷径也是需要经验的。就像羚羊,只知道有捷径可过河,却不知道那里有鳄鱼,这时的“捷径”,只怕比弯路更“弯”。
读了这则故事,你对“捷径”与“弯路”的关系有什么认识和体会?请就“捷径与弯路”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①走弯路的经验是寻求捷径的重要条件
②别人的捷径可能是自己的弯路
③貌似捷径实是弯路
④欲速则不达
⑤不经历山重水复就体会不到柳暗花明的喜悦(当今的父母为孩子营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铺造了一条捷径,但也因此让孩子承受人生风雨的能力弱化,从而无意识中把孩子送上了弯路)
相关材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学苦练便是走向成功彼岸的捷径)
★在别人照亮的属于他的捷径上,你又何必再点上自己的一盏灯!(别人的捷径未必适合自己)
★现有的捷径是在前人摸索过太多的弯路总结出来的,如果我们只贪图捷径的方便快捷,而忽略了去走新的弯路,那么我们又如何获得新的捷径去方便自己与后人呢?
★“捷径”是固定不变的,但时代在变,社会环境在变,如果因循守旧,不知变通,那么这些捷径都会成为影响甚至阻碍我们前进的弯路。(终南捷径:古代有位叫卢藏用的一心想做官,假为隐士,住京城附近的终南山,后果被召用。后人也人有效仿,今天甚或有人把入党当作做官的终南捷径,虽说暂时走向了成功,但正义的力量是绝对不会容许他得逞太久的。)
★捷径并不是智者的座右铭,而弯路也不是愚者的化身。
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指导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惟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曰:“会,但那是3000年之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 000年后本想靠着一块金子来度日,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头,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法术万万学不得!”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全”的法术——他刚一拒绝,便成了仙。
以上是一则神话传说。现实生活中,企盼能学会“点石成金”术的人可谓多矣!请就“拒绝与获得”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神话传说,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Tag:作文指导,初中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案,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 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高三作文)
- › 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高三作文)
- ›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高三作文)
- › 诺贝尔奖和国籍无关(高三作文)
- › 高三作文复习的新思考
- › 高三作文临考指导
- › 江苏高考状元汪天一高三作文:一缕阳光
- › 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 高三作文语言备考方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