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诗作是唐诗中的珠穆朗玛峰,你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江,时间在你身上飞快的流过,却带不走你留在世人心中的品质。这种品质在你的诗作中被人不断品味,不断学习,不断被赞叹,绵亘千年而不衰,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而你本身,也在这种绵亘中升华到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度。
——浙江考生《夜·月·人》
2.重庆卷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李太白本应策马扬鞭而来,将中亚草原上孕育的一腔豪情注入盛唐的月光,横扫浮世风月。可这位超凡脱俗的仙人却为君主歌舞升平的期望而折节赋诗,酿就青莲上抹不去的污点。
——重庆考生《寻找栖身之地》
3.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庙器”,可“天生我才必有用”。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 杯。当心豁然开朗,挫折后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风。于是文学的艺苑里绽放出浪漫主义的奇葩!
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苦哉!一腔浪漫豪情,幸矣,乐矣!
——吉林考生《穿越挫折与痛苦的历史》
(三)以“项羽”为素材
1.江苏卷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江苏考生《稳中求胜》
2.全国甲卷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翻滚奔腾的江水已经变成了血色,阴霾的天空中盘旋着一只雄鹰,它嘶鸣拍打着翅膀,怎无奈这劲风的强悍,迎风而上却只能徒劳而落。
随风而扬的是凄楚的歌声,这是4O万楚兵的死亡之歌,其声何等悲烈,痛彻心!我想:霸王已经再也听不到了。
鸿门宴错失良机,亚父范增良言未被项羽采纳,是因为他念故情妇人之仁吗?不,是因为其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刘邦不过是手中一颗棋子罢了,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放虎归山,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安徽考生《择善而从》
3.全国乙卷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当楚歌的旋律从四面八方传来,像蚀人心魄的魔音一般折磨着你的耳鼓,纵情的眼泪冲垮了你的伟岸。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绩褪色成一页泛黄的丹青,与斜阳下汉家传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一起远去,只留下你长长的让人捉不到的背影。
代用一句“无颜以对江东父老”而痛苦终结曾经辉煌的一生,却不知,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湎于挫折后的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人生。
项羽兵败自刎,失败的痛苦渲染了滔滔江水,把自己的壮丽抹杀得所剩无几。
——吉林考生《穿越挫折与痛苦的历史》
苏轼、李白、项羽这三个为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的事例纷纷被各地考生同时采用,成为高考作文素材,不正说明学生掌握的现有素材“潜力”不很大吗?除了他们三个,被作为素材选取较多的还有陶渊明、庄子、唐太宗、昭君等人的事例。它们显得陈旧过时吗?不,相反,它们在不同的话题下,生命力还很强,既充实了作文的内容,又丰富了作文的文化意蕴。
基于此,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一方面固然要向学生强调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培养在生活中、阅读中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更应帮助学生在面对现有素材的“宝山”时,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运用现有素材。而这后一方面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解决学生素材问题尤其具有现实的意义。
(四)感动中国的人物
中国女排 (2004年奥运会集体冠军)曾经沸腾了一代国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心里留下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缘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响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任长霞 (河南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她是中原人地上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袁隆平 (杂交水稻专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子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险平 。
徐本禹 (西部支教大学生)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一年里,他让人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他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斜的教师地位,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
田世国 (广东律师)在2004年把他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孝子的真诚已坚如磐石。也让天下的母亲收获慰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Tag:作文指导,初中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案,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 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高三作文)
- › 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高三作文)
- ›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高三作文)
- › 诺贝尔奖和国籍无关(高三作文)
- › 高三作文复习的新思考
- › 高三作文临考指导
- › 江苏高考状元汪天一高三作文:一缕阳光
- › 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 高三作文语言备考方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