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20、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
《过秦论》
21、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话题)
《鸿门宴》
22、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兰亭集序》
23、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一觞一咏”,“游目骋怀”?(可用于“风景”“生活”等话题)
《归去来兮辞》
24、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不管你到了天涯海角,家都使你魂牵梦绕。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可用于“家”“亲情”等话题)
《物种起源》导言
25、任何科学的发现或成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浸透着科学家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达尔文为了写《物种起源》书,跟随着贝格尔号巡洋舰作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可用于“勤奋”“科学态度”“成功的秘决”等话题)
《为了忘却的纪念》
26、过去的青年,肩负着国家民族解放的重任。刘和珍、柔石、白莽等,为了这一事业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建设祖国,使祖国繁荣富强。朋友,为共和国的大厦添上你的一块砖,一片瓦吧。(可用于“青年的使命”等话题)
《米洛斯的维纳斯》
27、残缺也有美,残缺也是美,维纳斯正是缺少了双臂,才显得如此秀丽迷人。不要为自己的某些缺陷难过,也许你的缺陷,会促使你奋进,促使你成功。(可用于“缺陷”“身残志坚”等话题)
《谏太宗十思疏》
28、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
《滕王阁序》
29、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无必要的谦虚反而是虚伪和懦弱的行为。毛遂自荐,成就了人业;王勃路经滕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四座惊叹的美文《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年轻的他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可用于“表现自己”“勇气”“勇气与才气”等话题)
《师说》
30、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可用于“学习”“合作”“帮助”等话题)
31、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可用于“自信自强”“能力”等话题)
《阿房宫赋》
3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像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可用于“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等话题)
《六国论》
33、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可用于“团结合作”等话题)
《游褒禅山记》
34、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可用于“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Tag:作文指导,初中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案,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 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高三作文)
- › 我们离诺贝尔奖有多远(高三作文)
- ›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高三作文)
- › 诺贝尔奖和国籍无关(高三作文)
- › 高三作文复习的新思考
- › 高三作文临考指导
- › 江苏高考状元汪天一高三作文:一缕阳光
- › 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 高三作文语言备考方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三作文备考素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