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正文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10-20 00:45:03]   来源:http://www.kmf8.com  班级管理   阅读:8230
概要: 班集体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从授课制产生就逐渐形成了。起初只是一种为了维持共同学习,进行纪律教育时的手段,真正把它作为班集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从社会主义教育开始的,基本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时至今日,无论从设计到构思、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它更加充满了活力,更加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更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班集体活动是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的诸项任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织指导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班集体这一社会心理共同体必备的有一定结构要素的活动”。班集体活动由4个要素构成,第一是活动的主体(吴盘生称之为“群体主体”),第二是活动的客体,指主体“一致的动机”和行为指向。还有主体之间的协同一致的动作和“相互配合的操作”。活动就是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其中“环境(物理环境及人文环境)及其影响是外部客体世界,思想是内部主体世界”,只有活动才能把这两个世界联系起来。通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标签:小学班级管理制度,http://www.kmf8.com

  
  班集体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从授课制产生就逐渐形成了。起初只是一种为了维持共同学习,进行纪律教育时的手段,真正把它作为班集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从社会主义教育开始的,基本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时至今日,无论从设计到构思、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它更加充满了活力,更加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更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班集体活动是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的诸项任务,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织指导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班集体这一社会心理共同体必备的有一定结构要素的活动”。
  
  班集体活动由4个要素构成,第一是活动的主体(吴盘生称之为“群体主体”),第二是活动的客体,指主体“一致的动机”和行为指向。还有主体之间的协同一致的动作和“相互配合的操作”。活动就是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其中“环境(物理环境及人文环境)及其影响是外部客体世界,思想是内部主体世界”,只有活动才能把这两个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锻炼意志、付诸行动,即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可见,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班集体活动,就没有学生素质的持续发展,高层次的班集体也难以形成。
  
  一、为什么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
  
  我们中小学的领导和广大班主任之所以对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那么情有独钟,恰恰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班集体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教育功能、发展功能、激励功能等等)和作用。而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不能不承认,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开展的班集体活动,确实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班集体活动的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尽管我们一向主张德育工作要淡化教育痕迹,也不同意直接向学生宣布某次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品质,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然而,这绝不意味着班集体活动可以没有目的,可以没有主题,可以脱离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而随心所欲。
  
  有的班集体活动内容缺乏时代感,不受学生欢迎。为什么我们老师在讲雷锋甘做“傻子”的故事时,学生会发笑?为什么老师在给学生讲梁宝生买稻种,为了一角钱而锱铢必较的故事时,学生感到茫然?难道雷锋精神过时了吗?难道艰苦奋斗教育可以不搞了吗?当然不是!我觉得不是这些六十年代生动的教材真的成了“昨日黄花”失去了它的魅力和风采,而是我们脱离了当前的实际,忽视了时代的特点,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未能讲清当时的历史背景。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你还在那里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调,显然就缺乏了时代性。
  
  还有的班集体活动多集中在德育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上,相对忽视了科技教育、网络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班集体活动的形式呆板,或一味的灌输,或一味的训导,缺乏趣味性。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中:
  
  1、无视学生主体的包办式(主宰式)
  
  我们一向主张在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时,班主任作为教育主体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由于陈旧观念的根深蒂固,在实际操作时,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主导”变成了“主宰”。无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从活动的提出、设计、实施到总结评价的每个细节都由班主任越俎代庖,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指令的客体,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主体的失落,甚至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抵制活动的进行。
  
  2、缺乏个性的模仿式
  
  应该说一个在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时,不仅能够体现他的智慧和创造性个性品质,而且十分关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可是,有些班主任看到别的班开展了某某活动,觉得自己不搞面子过不去,这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于这些老师对本班学生特点和实际缺乏考虑,就匆忙上阵,你怎么搞我就怎么搞,缺乏自己的创造性,结果必然是流于形式,学生也感到索然无味。学习他人并不是生硬的模仿,而应当有所创新,有所超越,要体现自己班的个性特点。
  
  3、毫无组织的放羊式
  
  班集体活动应当有明确的目的、鲜明的主题、周密的组织,要讲究组织管理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是,我们有的班主任为了应付领导的要求,或例行公事,往往只图省事,无目的、无计划、无组织、无方案、无检查,采取的是放羊式的活动形式。如搞的护绿活动、助民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班主任缺乏具体的安排组织指导,把学生放出校门了之,结果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4、毫无新意的陈旧式
  
  班集体活动必须走创新之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创新欲的需要。可是,目前一些班集体活动和这个要求还相距甚远。有的活动仅仅是为了维护班级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有的只满足于道德知识灌输,忽视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道德知识的内化和行为的养成;有的则是班主任一言堂的训斥。老内容,缺乏时代性;老形式缺乏创新性、老手段缺乏现代性。
  
  5、给人看的表演式
  
  有些活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有的为了观摩、展示给人看的,因此,事前反复演练,从主持人的台词到每个孩子说些什么都在下面背得滚瓜烂熟,结果是老师累,学生烦。观摩者感觉假,这样的活动还是不搞的好。
  
  上述问题,尽管不能代表主流,但却说明了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的更新,班集体活动还要不断的创新,这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目标。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形象地说出了客观事物永恒的运动规律。由此,使我们得到启发:时代不断发展,教育对象本身从心理上到生理上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也在随着时代变化着,我们又怎么能墨守陈规,不想创新呢?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我们应记住先哲们的教诲,努力使我们的班集体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实施到总结评价都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1] [2] [3]  下一页


Tag:班级管理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 - 班级管理
上一篇:班级管理:让学生成为副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