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满分吧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13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正文

13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10-20 00:29:14]   来源:http://www.kmf8.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8856
概要: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13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13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一、基础知识(2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确凿(záo) 盔甲(huī) 镐头(gǎo) 污秽(suì)B 筹划(chóu) 嗥鸣(gāo) 校补(xiào) 哽咽(gěng)C 炽痛(zhì) 捋胡子(luō) 踌躇(chú) 磐石(pán)D 鸡毛掸子(dǎn) 讪笑(shàn) 嫉妒(jí) 祈祷(q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臃肿 逼狭 来势汹汹 人迹罕至B 骊歌 斑阑 九曲连环 荒草凄凄C 狂澜 木屐 鞠躬尽萃 锋芒必露D 深遂 赫然 一拍既合 警报迭起3.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言:这里是“字”的意思。)B 在那亘
13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标签:初一语文试卷分析,http://www.kmf8.com

 以下是www.kmf8.com为您推荐的13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13学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确凿(záo) 盔甲(huī) 镐头(gǎo) 污秽(suì)

B 筹划(chóu) 嗥鸣(gāo) 校补(xiào) 哽咽(gěng)

C 炽痛(zhì) 捋胡子(luō) 踌躇(chú) 磐石(pán)

D 鸡毛掸子(dǎn) 讪笑(shàn) 嫉妒(jí) 祈祷(q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臃肿 逼狭 来势汹汹 人迹罕至

B 骊歌 斑阑 九曲连环 荒草凄凄

C 狂澜 木屐 鞠躬尽萃 锋芒必露

D 深遂 赫然 一拍既合 警报迭起

3.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言:这里是“字”的意思。)

B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亘古:这里是“远古”的意思。)

C 他说了,说得气冲斗牛。(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足以斗过一头牛。)

D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B.通过这次课外辅导,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5.近年来,黄河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多次出现了断流的现象。请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词,呼吁人们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要求:(1)所写语句不得超过20个字(含标点);(2)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6.下列作家、国别(地区、时代)、作品、体裁等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普希金 —— 俄 国 ——《自 由 颂》 —— 诗歌

B 都 德 —— 德 国 ——《最后一课》 —— 散文

C 福楼拜 —— 法 国 ——《包法利夫人》—— 小说

D 莫泊桑 —— 法 国 ——《羊 脂 球》 —— 小说

7.根据要求,将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10分)

(1)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

(2) 在《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 。”

(3)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

(4) 故园东望路漫漫, 。

(5) ,何人不起故园情。

(6) 峨眉山月半轮秋, 。

(7) 深林人不知, 。

(8) ,云从窗里出。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古代诗歌,回答所提问题。(10分)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节选自《木兰诗》)

8.解释句中的加点词语。(每小题0.5分,共2分)

(1)赏赐百千强

(2)出郭相扶将

(3)著我旧时裳

(4)对镜帖花黄

9.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各段的内容。(每空1分,共2分)。

第①段:

第②段:

第③段: 巧设比喻,揭示女扮男装却未被发现的奥秘。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题2分,共4分)

(1)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充满传奇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B 在选文第①段中,“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真相,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C 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应以“悲壮”的感情来朗读选文第②段的诗句。

D 成语“磨刀霍霍”“扑朔迷离”,即出自《木兰诗》。现在,人们一般用成语“扑朔迷离”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所提问题。(共12分)

【甲】《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泯然众人矣(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C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D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非复吴下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轻蔑的意味)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试卷初一语文试卷分析初中学习网 - 初一学习辅导 - 初一语文辅导资料 - 初一语文试卷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验题